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00907
大小:21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诗言志 歌泳言》学案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课诗言志歌泳言【考点解读】考点:文学形式及成就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解读: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文体特点和时代特征,培养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社会经济、政治为基础的。【知识梳理】一.诗歌1.春秋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以言为主,多采用的句式和“、、”的艺术手
2、法,具有的倾向。(2)战国的楚辞:是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以楚国方言创造的新诗歌体裁,采用的句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2.汉赋:专重、,是吸收先秦的《诗经》和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3.唐诗(1)历史地位:中国古代史上诗歌的时期。(2发展原因:①繁荣、开放和的盛唐社会造就了诗歌的辉煌。②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③汉代以来、的发展,为唐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3)杰出代表:①李白:诗风飘逸、,具有风格,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人称“”。②杜甫:是一位的诗人,诗风凝重浑厚、,具有风格,人称“”,诗歌被誉为“”。③白居易:诗风
3、通俗易懂、,具有现实主义风格。4.宋词(1)又称“”,能够灵活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2)代表人物及风格①豪放派:北宋的,南宋的;词作又豪放。②婉约派:北宋的柳永,两宋之际的;词作、回还往复。5.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词、金元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汉族文人常用来抒发的情怀。二.明清小说1.发展条件(1)工商业城镇和兴起的推动。(2)不断完善。(3)新兴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2.主流:由脱胎而来的小说。3.代表人物及作品①明代: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和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②清代:批判现实的力作《
4、》、《》、《》问世。【重点突破】一.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突破提示:理论探究法文化的发展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必然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理解这一关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具有关键意义。突破归纳: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2.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典例探究】1.(2012·全国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
5、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选D。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2.(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3.(2010年重庆卷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
6、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答案】:D【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备考指导】本考点在2011年试卷中没有设题,但备考时亦应给予关注。应特别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文学的时代特色、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成因。2.能力角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设置新材料和文学作品方面的史料,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3.史论角度:一定时期的文学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了解不同
7、时期的社会现象,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4.区域历史角度:山东籍中国文化有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复习时注意这些作者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巩固练习】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 )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D.《诗经》和汉赋2.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说明(
8、)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