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99302
大小:9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时作业2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 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______爆发,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2.胡佛政府采取“__________”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3.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赢得美国人民拥护,当选为总统。二、施行新政1.手段和目的:通过__________经济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2.概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采取应急措
2、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3.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______________》,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2)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________________》,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________________》,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__________(如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________________》和《公平劳动标准法》。(5)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____________》,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4.特点: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三、新政的成效和影响1.成效(1)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2)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到______年,美国经济形势完全扭转,工业生产达到创记录水平,农业生产保持稳定。(3)使美国人均收入提高:到________________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影响:新政作为通过__________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战后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知识点一 实干家罗斯福1.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当选总统。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 )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D.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2.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
5、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知识点二 施行新政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
6、修田纳西水利工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6.同学们在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时,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
7、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作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7.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8.罗斯福新政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