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74480
大小:1.01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2-16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情透析指明方向考点考查详查命题规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015年T34(1)简析2014年T30单选2012年T37(1)探究2011年T31单选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016年T31单选2011年T32单选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16年T32单选2013年T32单选7.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5年T34(1)简析,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
2、独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是以简析、探究等为主,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3.预测及指导: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分析新兴网络语言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分析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机构改革的客观必然性;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知识整合夯基固本思维导图考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
3、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________。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社会存在________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重难点突破】比较物质与意识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区别: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基本依据。(2)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4、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唯物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典例精讲·1.哲学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外化的,社会发展規律是深藏的②以往哲学多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③以往哲学多忽视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④以往哲学家没能摆脱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5、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测量目标】 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分析】 历史唯心主义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又称唯心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历史观。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历史唯心主义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答题分析】 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不是外化的,①不选;以往哲学多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6、,所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②正确;以往哲学多忽视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故在历史领域没有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③正确;人们不可能摆脱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答案】 B2.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有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网络热词的出现是由于( )A.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B.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D.社会心理的变化发展【测量目标】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试题分析】 本题以网络热词的出现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答题分析】
7、 网络热词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体现,说明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 C·对点训练·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C.社会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