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ID:29073301

大小:8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课外阅读(2017·湖南雅礼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何为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段吉方纵观以往关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有这两个特点:一、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体现出了“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先于理论”的现象;二、在“中国经验”的定位上,一般会将中国文论话语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纳入广义上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宏大叙事之中。首先,“批评先于理论”是“中国经验”研究中的应有之义。只有在批评中,中国文学的经验,特别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才能够给“中国经验”的讨论提供直接的参照及批评言说的动力,当

2、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才会落到实处。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王国维时期,这个“中国经验”就是文学研究如何切实有效地回答文本创造的历史及其所展现出的规律,“中国经验”是从“文本学”与“批评论”的层面上升到美学理论的提炼和话语方式的表达。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一种综合的批评评判,它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从文本出发的充分的批评阐释。这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论如此,中国近现代文论中的“中国经验”也是如此。从“五四”时代到三四十年代,鲁迅、胡适、周作人、胡风、朱光潜、宗白华、李健吾等人的文论,就是中国作家以自己的话

3、语评价中国自己的文学作品,文论话语仍然是从批评实践层面上着眼与发展的。即使是中国近代文论中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的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间词话》中有“中国经验”,就是因为他没有忽略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于理论体系构建的要义。其次,为什么不能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与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相提并论?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来看,有很多优秀作品都直接展现了在当代中国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各种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和风格都是“中国”的,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的凝聚和表现。但

4、我们说,这种“中国经验”是“文学”的,它区别于那种广义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地方在于它以文学的方式体现人的内在的精神情感和心理现实的困顿与无奈,指向的是本真人性的丧失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剧变及道德伦理变迁的关系,从而更具反思性与批判性,当代性价值也更为明显。从文学表现方式上来看,这种“中国经验”也有着特殊的手段,既有现实主义,又有现代寓言,还有后现代精神反讽。正是这种来自精神、情感与心理层面的“中国经验”的书写,让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也更突出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性以及精神属性上的特殊性。当代文论话语如果想要深入把握这种“中国经验”,

5、就需要在更深层次上面了解这种多重叠加的语境特点。(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这不仅正常,而且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的一种需要重视的路径方向。B.“中国经验”的问题古已有之,不管是先秦时代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面的“中国经验”是一种综合性的批评评判,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例证。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能够确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批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文论话语体现了“中国经验”,将理论体系构建立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上。D.从中国传统文论到中国近现代文人中的“中国经验”,作家都是

6、以文本为核心,文论话语特点都注重于批评实践层面。解析:B “中国经验”不是一种“批评评判”,而是“批评评判”中包含“中国经验”。“这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可为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中呈现的两个特点,作者认为前者给我们提供的启发非常重要,值得进一步借鉴,后者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B.近现代文论依然在践行“批评先于理论”的“中国经验”,像鲁迅、李健吾等人的文学论述,即是中国作家着眼于批评实践,对中国自己的作品的评价。C.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

7、式”中缺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不能与文论话语体系的“中国经验”相提并论。D.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以文学的表现方式来关注和表达人的心灵世界,反映人性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解析:C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是“中国经验”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相通之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理论话语而言,批评实践的问题在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中被更多地关注,理论话语可以从创作实践中提取出来。B.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呈现出“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特点,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