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ID:29073058

大小:1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6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苏州园林一、目标呈现: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资料链接: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名绍钧。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二、预习热身1.给加点的字注音:轩榭()池沼()对称()重峦叠嶂()丘壑()

2、嶙峋()镂空()斟酌()阑干()蔷薇()2.解释词语: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丘壑:斟酌:别具匠心:俯仰生姿:3、本文作者原名字,江苏苏州人,家家家4、复习说明文的相关常识,提问:(1).学一篇说明文应首先从哪些方面入手?(2).说明的顺序有哪几种?(3).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常见的有哪些?(4).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5、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出你的问题。我的问题:(1)(2)(3)三、活动探究活动一: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活动:一、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二、细读课文,梳理结构、合并段落,划分

3、层次。活动二:一、朗读第二段,思考:1.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2.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3.这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4.设计者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二、(1)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2)问题: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三、速度课文3—9节,结合图片赏析归纳:●阅读第4节,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2、文

4、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3、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4、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活动三:一、细读5、6段,回答问题:(1)概括本段的段意。(2)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3)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4)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品味图画美:快速浏览课文3-9段,找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再读一读.四、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

5、哪种结构形式?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鉴赏下面的图片(任选一张)。说说:美在……活动四:通读全文、讨论完成1——3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B、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C、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D、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E、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

6、入画的一景。3、品味词语。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四、盘点提升:1、你从课文中领会到了那些欣赏园林的方法?2、题目:《我们的校园》要求: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2、仿照《苏州园林》的说明顺序;4、字数:500字左右。五、我的收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