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

ID:29068657

大小:93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6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作业手册(7)地球表面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七)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  图K7-1为我国地质时期北祁连大洋构造演化模式不同阶段示意图(火山弧是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串呈弧状分布的火山)。据此完成1~2题。图K7-11.图中我国北祁连大洋板块构造演化由早到晚的阶段顺序是(  )   A.甲阶段—乙阶段—丙阶段—丁阶段B.乙阶段—丙阶段—丁阶段—甲阶段C.丁阶段—丙阶段—乙阶段—甲阶段D.丙阶段—丁阶段—甲阶段—乙阶段2.从地貌形态上看,火山弧属于(  )A.海岸山脉B.海洋岛屿C.海底山脉D.内陆山脉  图K7-2为某地区地

2、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图K7-23.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的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图示地区中(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域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的说法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图K7-3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

3、5~6题。图K7-35.关于图示区域地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C.P地是背斜谷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西移6.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D.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

4、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据此完成7~8题。图K7-47.该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8.“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砾运动方向B.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C.根系发达的植被固沙作用明显D.沙丘上碎石固沙作用明显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

5、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图K7-5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图K7-59.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图中河流(  )①分汊多 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 ④多为地下暗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图中扇三角洲(  )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

6、扩大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稳定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通常比较快,带着从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 图K7-6为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图K7-6材料三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这种推移

7、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四 图K7-7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图K7-7(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3)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3.图K7-8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K7-8(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2)图中①河峡谷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深的峡谷,简述该峡谷的形成过程。(3)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东南部边缘多

8、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简述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4)图中山脉②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多半固定沙丘,而南侧的盆地多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课时作业(七)1.B 2.B [解析]第1题,结合四阶段大洋构造示意图可知,早期北祁连大洋存在于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由于地壳运动,北祁连大洋板块首先俯冲到阿拉善板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