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模锻工艺》word版

《金属模锻工艺》word版

ID:29063035

大小:56.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金属模锻工艺》word版_第1页
《金属模锻工艺》word版_第2页
《金属模锻工艺》word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属模锻工艺》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金属模锻工艺针对目前锻造业的发展状况,在分析金属模锻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从锻件图的绘制、下料、加热、锻压、切边到冲孔等生产工艺进行逐步完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模锻件图;坯料质量;锻前加热;锻压;切边与冲孔  锻造业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锻造业金属模锻件而言,形状和外表尺寸比较准确,表而光洁,机械加工余量、锻造公差按照其工件用途都有明确要求。笔者结合近年来对模锻工艺的探讨作一浅析。 1 模锻件图的绘制  模锻件图是根据零件图绘制的,它是供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计算坯料及成品检验、指导生产用的技术文件。绘制模锻件图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2、。1.1 选择分模面的位置  分模面位置的选择原则是锻件从模膛中顺利取出,模膛浅而宽,以便于模膛的机械加工和金属易于充满模膛,应便于检查上下模的相对错移,并能节省金属。1.2 确定余块、加工余量和模锻公差  有的模锻件的形状较为复杂(如有凹档、台阶等),不便于锻件从模膛中取出,对此应加上余块以简化形状,不直接锻出。  模锻件的加工余量和锻造公差要适宜,不宜太大。加工余量一般为1~4mm,锻造公差一般到±0.3~3mm。1.3 确定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  模锻件的侧面都应加放一定的斜度,两面相接的转角应以适当的圆角连接,以增加锻模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金属充满模膛,以及便于取出锻件。锻件外模锻

3、斜度按锻件各部分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以及长度与宽度之比来确定。内模锻斜度可在外模锻斜度的基础上加2°或3°(15°除外),外壁斜度一般取5~7°,内壁斜度取7~10°。外圆角半径一般取1.5~12mm,内圆角半径取外圆角半径的2~3倍。当圆角半径超过100mm时,按GB321-80《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R10系列先取。1.4 确定冲孔连皮  模锻无法冲出透孔,只能压凹成盲孔,但连皮不能太薄,以免损坏模具。连皮的厚度与孔径有关,若过薄,锻件易产生欠压缺陷,并且要求较大的打击力,从而导致模膛凸出部位磨损或打塌;若过厚,冲孔时冲切力较大,使锻件形状走样,金属消耗量大。平底连皮是常用的连皮形式,其

4、厚度可按下式计算:S=0.45+0.6(mm)其中:  S—连皮厚度;  d—锻造内孔直径;  h—锻件内孔深度。2 坯料质量和尺寸的计算  模锻件坯料的计算涉及因素较多,粗略估算为:  模锻件的坯料质量=模锻件质量+飞边质量+氧化损失  模锻件的质量是根据其名义尺寸计算的,飞边质量的大小与锻件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一般可按锻件质量的20~25%计算,特别是复杂的小件,飞边质量几乎与锻件的质量相等。氧化损失按锻件与飞边质量之和的3~4%计算。3 锻前加热 在锻造生产中金属坯料需要加热,目的是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之易于流动成型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因此,锻前加热是整个锻造过程中的一个重

5、要环节,对提高锻造生产率,保证锻件质量,以及节约能源等都有直接影响。3.1 始锻温度确定碳素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如图1所示),始锻温度一般定在AE线以下150~200℃,如果超出这个温度,奥氏体晶粒会发生急剧膨胀(过热)。如果加热温度接近AE线,炉气中的氧会渗入白热钢料,使钢料完全失去可锻性,锻造时钢料将会崩裂成碎块(过烧)。3.2 终锻温度的确定  从可锻性而言,终锻温度最好在GSE线上,使锻造全部在平一的奥氏体区域内进行。为了扩大锻造温度区间,以减少加热次数,实际的终锻温度对亚共析钢定在GS线之下,过共析钢定在Se线以上50~70℃。  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对于塑性良好的中小型低碳钢坯

6、料,可采取快速加热,也就是把冷的坯料直接送进高温的加热炉中尽快加热到始锻温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坯料的氧化损失和表面脱碳,并防止过热。但是快速加热会使坯料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有可能导致内部开裂。因此,对于导热率和塑性较低的大型合金钢坯料,常采用两段式加热,第一阶段,坯料从低温随炉升温至800℃左右,并适当保温以待组织均匀转变。这个阶段约占总加热时间的70%。第二阶段,急速升高炉温到始锻温度以上100~150℃,这时钢料已是塑性良好的奥氏体组织,就不会因热应力而开裂,并能减少氧化、脱碳、过热等缺点。最后再保温出炉锻造。4 锻压  钢件出炉后要进行锻压成型,锻制形状简单

7、的锻件直接把坯料放在锻模上,锻压就成为所需要的锻件。预锻的目的是保护终锻模膛的精度,并使锻件在终锻模膛内成型良好。就机械锻压而言,坯料放在锻模上后,滑块一个行程就使上下模闭合,坯料的氧化皮无法清除而被压入锻件表面,也会增加锻模的磨损。又因为一次成型时金属的变形量较大,不易使金属坯料直接充满模膛。因此,在终锻之前常采用预成型和预锻工量,以达到清除氧化皮的目的。预锻的另一个作用是,坯料经过预锻之后,锻件已基本成形,终锻起精整作用,能使终锻模膛磨损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