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中点(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1216261

典中点(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1216261

ID:29062666

大小:8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典中点(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1216261_第1页
典中点(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1216261_第2页
典中点(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1216261_第3页
资源描述:

《典中点(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致空气教案新版语文版121626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空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有感情的朗读②理解诗的主题。2.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1.谜语导入: 

2、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2.学习目标: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二、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Ⅰ(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

3、,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然后学生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以读促理解。(3)要求:6分钟后抢答,说出这首诗歌的结构。(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1、学生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2、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在在划分时出现起止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可从第一节,五节内容上提示,如两节

4、相同内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三、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Ⅱ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问题:(1)第1节中“我”指谁,“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的……朋友”?(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些特点?(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来写的?(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重复?为什么?(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

5、(说明:每个学习小组一个题,可根据学习小组实力调整题的分配,目的是调动每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2、方法:小组内先个人朗读,然后组内讨论。(组长作记录并根据个人贡献加减量化分,然后各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可补充。监督班委会根据小组、个人表现加量化分。)3、要求:8分钟后,小组展示。(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其他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完后,其他组如有意见不一致可举手纠正。必要时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1、学生明确:(1)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

6、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说和直抒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在真诚述说。(2)“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3)第2节在孤独和黑暗中,空气陪伴着我。第3节在我将要窒息时,空气给我生命。(4)动词“沉”用最巧妙,两个“沉”字写出了黑暗之深,孤独之深,我被孤独和黑暗包围的绝望。(5)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人生命。(6)第4节中除了空气还有“地牢”“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地牢”象征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海风和青气”象征“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等。第5节除了“空气”主要还有“街头”“

7、柳丝”“丁香”它们象征“自由”“幸福””美好地生活”等等。(7)内容上是对全诗的总结。因为再次强调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所以与第1节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工稳的结构。(8)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除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系:“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这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9)不是,借歌咏空气,赞美了人世间的真情。2、预见性问题:对第六小题中的“意象”一词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师可补

8、充讲解。四、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Ⅲ1、内容:①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象征什么?②有事物有固定地象征义,你能举一些例子吗?2、方法: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同学也可讨论。3、要求:5分钟后学生抢答。(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必要时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预见性问题:“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