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ID:29057363

大小:70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图为某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C.寒冷D.炎热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1.A 2.C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该植被地上部分退化,地下部分发达,说明其生长地区水分缺乏,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第2题,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使该区域更加干旱,该植被为获

2、取水分,地下部分将会向更深处生长。如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3~5题。3.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800~1900m     B.1900~2000mC.2000~2100mD.2100~2200m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好热耐旱D.耐寒好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解析:3.A 4.B 5.C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1800~1900

3、m高度森林分布所占比重最大,即森林最为集中,A项正确。其他三项森林比例较低,所以排除。第4题,读图可知,该森林带在阴坡和迎风坡所占比重最大。阴坡光照少,迎风坡降水量大,所以该森林植被喜阴喜湿,B项正确。第5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气候变暖,水热条件改善,森林带向高处移,C正确。光照条件一般不会改变,A项错误;水土流失加重是森林减少造成的,B项错误;降水减少,森林会减少,D项错误。如图是我国30°N沿线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6~8题。6.造成我国30°N沿线1

4、1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110°E以西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降水C.冰川数量D.海拔7.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该地区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热量D.土壤8.与我国30°N沿线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A.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树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C.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D.暑假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玩见到的点点绿洲解析:6.B 7.C 8.A 

5、第6题,我国30°N沿线110°E以东地区降水多于110°E以西地区,故植被覆盖率高于110°E以西地区,所以植被叶面指数大于110°E以西地区。第7题,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气温低、热量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8题,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树,也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热量不同造成的,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是水热条件不同

6、所引起的,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2017·泉州质量检测)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如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9~11题。9.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10.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落叶

7、阔叶林之下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11.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B.气温的季节变化C.降水的日变化D.降水的季节变化解析:9.C 10.D 11.A 第9题,由于海拔较高,且秦岭地处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天气变化多端。资料里也给出路线:以山水形胜出名,路线以积雪多等出名。积雪中行走会耗费体力,在高山险路且有碎石的路上积雪会致使行路不便,导致滑倒或因路途高低不平受伤的现象,所以不应该在冬季徒步旅行,A直接排除;4、5月,山上积雪还有残余,也应排除掉;10、11月,

8、秋末冬初,冷空气频频,在北方海拔较高的地方容易出现气温骤降,易使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