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36306
大小:1.20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考纲展示]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1页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
2、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连线)组合顺序:(1)—Ⅲ—b__(2)—Ⅰ—c__(3)—Ⅱ—a2.信息传递的作
3、用及应用作用或应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个体水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3.类型(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
4、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干扰程度不同,其恢复速度和时间也不一样。③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
5、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流动的特点。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呈负相关。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物质循
6、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5个易混易错点(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与“范围”的界定①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②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2)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范围易误信息传递范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5)抵抗力稳定性和
7、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3页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核心考点通关]1.物质循环概念分析(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2)循环范围(两个支点):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3)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2.碳循环过程分析由图可知:(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②在生物群落内部
8、: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