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

ID:29032093

大小:38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_第1页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_第2页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_第3页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_第4页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进程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知识梳理】一、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洋务运动——近代化的开端(1)时间:开始:19世纪年代,结束: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2)口号:前期——“”;后期——“求富”(3)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2、军事工业:(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等。②创办近代海军:筹建了、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③创办新式学堂如及许多军事学堂。培养了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4)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5)目的(即失败的原因):维护,不是发展资本主义。(6)作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7)地位:为

3、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思想观念”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1.戊戌变法——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次探索(1)背景: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

4、分中国的狂潮。(2)时间:1898年6月到9月(3)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4)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湖南浏阳人)(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6)目的:通过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没有进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7)主要内容及影响: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参政。是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次尝试。)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作用:是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运动,有利于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培养近代化人才。如戊戌变法留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④训练新式军队。(作用:具有强国进步的作用。)(8)结果: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镇压,变法失败。但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独立,是进步的爱国的。(9)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2、辛亥革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二次探索(1)组织基础:

6、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革命高潮: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纪元开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5)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理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地

7、位:是中国近代第二次政治民主化的尝试;也是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7)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8)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3、新文化运动——思想理性化、科学化的探索(1)主要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2)口号(旗帜)(德先生、赛先生);阵地:《新青年》(3)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专制独裁、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4)地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5)评价:积极作用:

8、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一直影响到后来。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在官僚资本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