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15305
大小:14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6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期末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①“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尽管已是隆冬时节,以“风花雪月”闻名的云南大理依然是暖意浓浓。一路前行,村庄和田野交替而过,越过一片田野,临近洱海之畔,坐落着具有千年之久历史的湾桥镇古生村。②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都显出古朴悠远的意味。老房老桥,古树老戏台,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青石板路环绕田野、穿越村庄。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来到过古生村。
2、在村民李德昌家,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一时间,这个充满“乡愁”的小村庄引得游人络绎不绝。③走进古生村,白族庭院错落雅致,古村巷道曲径通幽,一幅乡愁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古生村是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里保留着传统白族民居的样式。青瓦白墙的房子上雕梁画栋,正对着一面极具白族特色的大墨画照壁,李德昌的家就是这样典型的白族庭院。小桥流水、户户养花,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依托现有的山水文脉,古生村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田园风光,整个村子田园依旧,景致优美
3、。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____”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隆冬(lóng) 洱海之畔(pàn)曲径(qū)雕梁画栋(dòng)3.第①段中画“ ”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坐落着具有千年历史的湾桥镇古生村。4.请写出第③段画“ ”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2分)引号表示引用,使表达更清晰有力。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1)瀑布 派遣 鄙视 断章取义 纵横绝荡(2)阔绰
4、徒然 旗帜 剑拔怒张 卷帙浩繁(1)绝改为决 (2)怒改为弩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B)(2分)A.《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不用韵。C.鲁迅的小说,风格犀利,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底层人物形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D.《水浒传》中黑旋风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
5、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7.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3)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7)国家动荡不安,带给人们的永远是忧虑的情愁。范仲淹的《渔家傲》中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表现了将士们虽思念家乡,却仍坚守
6、阵地;诗人秋瑾在《满江红》中用楚的绝境比喻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二、阅读理解(共40分)(―)诗歌赏析(第8题,3分)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1分)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1分)的情景,表达了自
7、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1分)(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群雁夜必择栖,恐人弋也。每群雁夜宿,雁奴
8、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熟其故,巧设诡计,以中雁奴。爇②火照之,雁奴戛然鸣,乡人遽沉其火。群雁惊起,视之,无物也,复就栖焉。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③己也,共啄之,又就栖然。未几,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雁群方寐,一网无遗者。(《宋文宪公全集》)【注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