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犯罪学.doc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

ID:29008490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5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_第1页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_第2页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_第3页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_第4页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提纲--犯罪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广义犯罪学广义犯罪学,就是除了研究犯罪发生原因及其规律之外,还要研究控制、减少犯罪的预防对策的学科。2、犯罪规律就是犯罪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出现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反复出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预测、预防和控制犯罪。3、暴力犯罪指行为人凭借自身的体力或某种具有杀伤力的工具对他人的人身、生命安全的侵害行为或对公私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破坏行为。4、有组织犯罪指3人以上故意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或者集团犯罪活动。5、职务犯罪指国家

2、工作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玩忽职守所形成的各种犯罪的总称。6、重新犯罪指接受某种刑罚、治安行政处罚或其他矫正措施的人员在改造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任何时间再次实施了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7、犯罪预防指对犯罪的事先防范活动,具体说,是旨在消除犯罪原因,避免犯罪发生的各种社会组织与管理、建设与发展活动。8、犯罪原因凡是诱发、促成和影响犯罪现象及其过程的,均为犯罪因素;各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和作用机制构成的系统便是犯罪原因。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A 

3、 )A.研究范围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时代背景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2、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D)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3、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A)A.1-2年B.3-4年C.4-5年D.5年以上4、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C)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5、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A)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6、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

4、( D )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C)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8、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   C  )A.犯罪率       B.发案率       C.犯罪数量       D.定罪率9、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存在着(B)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D没有什么联系10、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B)A.体质发育的影响B.人格形成的影响C.生理异常的影响D.脑组织损

5、伤的影响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女性犯罪是指以女性为犯罪对象。(X)2.犯罪学中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X)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才可视为职务犯罪。(√)4.我国的犯罪根源是封建社会的遗毒和国外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X)5.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6.青少年犯罪就是未成年人犯罪。(X)7自然犯罪是只违反道德但可以不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X)8.犯罪心理预防的核心的目的是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是人的完善、人的内在充实。(√)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6、1、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包括哪些行为?答:第一,刑法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第二,已经触犯了刑法,但是依照刑法规定可以不受刑罚的行为;第三,按照某些行政法规,应该加以处罚的绝大多数行为;第四,虽然无明文规定,但是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某些越轨行为。2、现阶段中国的犯罪现象有哪些特点?答:第一,职务犯罪成为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第二,发案率居高不下;第三,经济案件大辐增长;第四,有组织犯罪出现端倪;第五,犯罪人年轻化、性别差异减小趋势明显;第六,流动人口犯罪猖獗;第七,社会丑恶现象屡见不鲜。3、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哪

7、些类型?答:(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即犯罪人单方面地利用被害人某些无意识的致害因素实施其犯罪行为,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属于诱惑的行为的作用模式。(2)冲突模式。指双方均实施了加害行为又均有被害状态、并发展到一方最终被害为止的作用模式。(3)被害人推动模式。指被害人一方首先实施了具有激化和推动作用的某些行为,从而诱发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作用模式。(4)斯德哥尔摩模式。指被害人基于生命、安全、前途和声誉等方面的严重威胁而出现了创伤性的心理倒退,从而使其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由敌对转为融

8、洽的特殊作用模式。4、犯罪预防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哪些?答:第一道防线即罪前预防,是根据产生犯罪的因素和条件,在犯罪发生前所采取的防止犯罪发生的预防措施。它主要是抑制犯罪动机的产生,即针对犯罪赖以滋生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净化社会环境,抵制个体萌发犯罪动机。第二道防线即罪中预防,是指在作案人准备作案时间或是正在作案时所采取的及时制止犯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