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测评网初中英语资料-09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趋向与训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国免费客户服务电话:400-715-6688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2009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趋向与训练策略全国各地的中考英语试题都是自主命题,除了省(直辖市)级统一命题外,很多地方都已经把命题权下放到了地级市。然而,这些试题在命制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标准,那就是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据此制定的符合当地特点的中考英语考试说明。从2008年各地中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分量来看,每份试题中阅读理解都有3~5篇,分值在30~40分,这还不包括与阅读能力紧密相关的完形填空题。因此,能否在阅读
2、理解上取得高分直接关系着中考英语的成败。那么,如何积极备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呢?一、要尽早熟悉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向未雨绸缪,尽早熟悉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向,无疑是广大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备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起点。其实,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各地的中考英语试题,就会发现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大同小异。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各地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都要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文规定,初三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应该达到五级标准。其中,对五级阅读理解目标作了以
3、下文字描述: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上海的要求更高,需30万词以上)。综观历年各地的中考英语试题与各地最新的中考英语模拟试题,我们不难看出,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向。1.试题的选材贴近考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这完全符合英语学科学以致用的特点和英语考试是水平测试的
4、性质。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以交际法为指导,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灵活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怎样考查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呢?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英语素材。新课程出现了"一纲多本"(一个教学大纲,多本教材),提出了教材是工具的新理念,提倡教师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选材必然会跳出书本,转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其实,当今种类繁多的英语报刊杂志以及众多的英语网络资源,为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然,按照常规,被选中的文章一般要根据中考的阅读要求作适
5、当删节与修改,如更换或注释生词等。2.所选文章的体裁多样化,有机组合为一个阅读系列中考英语阅读文章除了保持题材的鲜活外,也注重所选文章体裁的多样性。通常,一份中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部分包括人物经历(如人物传记)或事件描述类的记叙文、介绍社会现象和异域风情或现代高科技类的说明文、提供各种信息的应用文(如广告),有时也出现谈论热点话题的议论文等。由于中考试题的选材具备典型性与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类体裁的文章一般都只能选择一篇。不同类别的3~5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基本上按照由易到难和客观题在前、主观题(任务型阅读)在后的顺序排列(记
6、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系列,从而达到比较全面地测试考生各种英语文体阅读能力的目的。3.试题的难易度分布有序,比例分布合理,主观题有增加的趋势具体到每一道试题,命题者基本上都是分别根据词、句、段、篇的不同要求来设计阅读理解题的。判断是非题型的难度最小,通常针对文中某一细节设计,上海卷和很多地方卷的第一篇阅读都采用该题型,考生只需将题干的描述与文中相关信息比较后就可以判断该题正确与否。多项选择题型作为传统题型,所占比例一直最大,测试的能力要求也因题而异。细节信息题只要
7、求考生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细节或关键词即可,难度也低,在广告信息类的语篇中经常会遇见这类试题。细节语义转换理解题所占的比例最高,正确选项是原文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转换,要求考生能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中某个短语或句子的含义,从备选答案中找到与之意思一致的选项,属于中档难度题。一般来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都会设计一道猜测下划线生词或词组意思的题,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提示或词根来理解词义的能力,难度可大可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推理判断题属于难度较高的主观试题,一般设计为每篇的最后一道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能否通过文章的字面意思和段落或全篇的内在
8、逻辑关系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能力。有的说明类文章后面还会设计一道图形识别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介绍,选择合适的图片。也有少数试题难度更高,特别是在话题谈论类的文章后面,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态度倾向。考生只有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