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79942
大小:215.5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15
《南安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3年南安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福建省南安市国土资源局二00三年三月20目录1.自然经济地理概况1.1经济地理概况1.2自然地理概况1.2.1地形地貌1.2.2气象水文1.2.3地质2.地质灾害现状2.1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2.2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影响因素2.3本区已发生的典型地质灾害3.200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3.12003年气象预测3.2预测的主要地质灾害活动区3.3危害性地质灾害点4.危害性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4.1监测方案4.2应急方案4.3职责分工附:南安市危害性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一览表202003年南安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2003年2月18-21
2、日,南安市国土资源局与省地勘院技术人员一起对东田、英都、眉山、九都等乡镇危害性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回访。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发[1998]15号《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及附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要求》,参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此次地灾点调查回访资料,对一些已经搬迁的地灾点和目前已基本稳定的地灾点进行了适当调整,在《2002年南安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本预案。1.自然经济地理概况1.1经济地理概况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理坐标东经118°07¢30″—118°35¢20″,北纬
3、24°33¢20″—25°18¢30″。东邻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及晋江市,西与安溪县、同安区接壤,北与永春县、仙游县毗邻,南面临海。全市土地总面积2032.5km2,辖21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及雪峰管委会,拥有412个行政村,人口147.5万人,人口密度726人/km2,属泉州市管辖。20南安水陆地交通便利,乡镇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为全省之最。漳泉铁路横贯中部,国道、省道公路贯穿该市,高速公路斜穿南安水头镇通过。境内航道便利,石井港千吨码头船只可直接通往厦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1.2自然地理概况1.2.1地形地貌南安市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
4、低,以西面的云顶山为最高点(海拔高程1175.2m),其次为天柱山(海拔高程1033.5m)、五台山(海拔高程1080.4m)。从西北向东南由中低山依次过渡为丘陵台地、河谷洼地及沿海小平原。南安市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由构造中低山、构造侵蚀高丘陵构成。从西部往东南方向逐步为中低山剥蚀地貌、高丘陵、低丘陵台地侵蚀地貌及沿海地带的堆积地貌。南安市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构造剥蚀地貌,为地质灾害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1.2.2气象水文南安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润潮湿。年平均气温20.8°C,1月份平均气温12.2°C,7月份平均气温28.9°C,最高气温39°20
5、C。多年平均降雨量北部1630.1mm,中部1440.5mm,南部1204.0mm,降雨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逐渐增加。每年3-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472.8mm。夏秋之交多台风暴雨。境内树枝状河网发育,东、西溪于丰州镇双溪口合流后称晋江,向东流经丰州后出境,经泉州湾注入东海,汇水面积5060km2,年平均迳流量51.27亿m3。其次还有流入五马江的九溪。1.2.3地质南安市境内地层出露不全,仅见三迭-侏罗系(T3-J)动力变质岩、侏罗系上统小溪组(J3X)、南园组第二阶段(J3nb)、第三阶段(J3nc)火山凝灰
6、岩,以及第四系更新统(Qp)、全新统(Qh)松散堆积物。其分布面积1508.4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4.22%。岩浆活动强烈,呈多期次侵入,形成不同期次的花岗岩体、岩株、岩脉等。其主要表现为燕山期侵入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细粒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晶洞花岗岩等。其分布面积521.4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66%。区内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E向、NW向及EW向断裂,断裂构造严重破坏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岩石的风化速度,从而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2.地质灾害现状202.1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南安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目前已查明地质灾害点142处,其分布详见图1。调查表明:①南安市地质灾害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西、西北、北部山区乡镇,为九都镇、眉山乡、东田镇、蓬华镇、翔云镇、码头镇、金淘镇、英都镇、仑苍镇等。②地质灾害多分布在新建公路、铁路沿线及新开发区周围,具有线状分布特点。③地灾以房后滑坡、崩塌为主,其规模不大,多为小型滑坡,发生频率不高,但对村民房屋等财产威胁较大;且多为人工活动及暴雨所诱发,大部分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与削坡建房、修路及水利水电建设等工程活动有关。
8、2.2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受自然和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