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

ID:28971679

大小:216.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5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_第1页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_第2页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_第3页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_第4页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生物的制造技术地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对生物制造技术的认识摘要:生物制造是机械领域与生物领域交叉产生的新领域。生物制造技术今年来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在微纳米制造技术也得到更深入的应用与研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生物制造技术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也需要我们有着清楚的认识。关键词:生物制造微生物微纳米制造技术生物成形蛋白质1.生物制造的定义及特点生物制造工艺就是利用生物过程来制造所需产品的方法,是多学科科学知识的综合集成,它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70年人们便利用它制造胰岛素,生物制造技术如今更是被认为是工程

2、领域中的第5根支柱,随着近10年来科技的发展,对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认识更是显著提高,其知识正开启广泛的商机,并且为人们做出贡献,如在缓解环境问题、增加全球食物量以及在机械加工方面贡献者自己的力量,但是尽管知识进步,然而生物制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道路仍然有很多障碍,毕竟用于此的研究是昂贵、费时的,且经常是无成果的,还有,与化工业相比,因为其原材料与催化剂都是有生命的有机物,它们本身就是容易破坏的、变幻无常的,要求更为苛刻,所以,还不能大范围投入应用。2.生物制造的应用—生物约束成形和生物隐身微

3、纳米制造技术以生物为对象的微纳米生物制造方法是近几年兴起的,包括生物去除成形、生物约束成形等,目前已发现的微生物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有十万种左右,其中大部分细菌直径只有1µm,最小的病毒和纳米微生物直径只有50nm。菌体有各种各样的标准几何外形(如球状、杆状、丝状、螺旋状等)。用现有任何加工手段都很难加工出这么小的标准三维形状。这些不同种类菌体的金属化将会有如下一些微米/纳米尺度的用途:1)构造微管道、微电极、微导线等;2)菌体排序与固定,构造蜂窝结构、复合材料、多孔材料、磁性功能材料等;3)对蜂窝结

4、构表面去除,构造微孔过滤膜、光学衍射孔等;4)最具国防意义的是金属化菌体可作为新型雷达波隐身材料吸收剂。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成功进行了人工蛋白质微丝(直径50nm)镀镍。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进行了脂质微管(直径500nm)镀镍。首先,选择细胞壁较厚的固囊酵母菌作为金属化试验对象,参考细胞切片工艺和化学镀镍工艺,按图1步骤实施菌体化学镀镍。其中菌体表面胶体钯活这一步需要重视,因为直接影响到了菌体表面形成催化中心的多少、粒度大小、分布均匀性,从而最终关系到化学镀镍的镀层质量。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图2表示固囊

5、酵母菌Ni-P化学镀镍的镍层厚度约为80nm,首次实现了菌体化学镀镍。对镀层进行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镍含量为10%为80%~90%,磷含量为10%以上。为实现金属化菌体的磁场排序,必须保证金属化菌体具有磁铁性。但是镀镍层含磷量大于7%就没有磁铁性。Ni-P化学镀镍不容易产生磁性,所以进一步研究Ni-B、Co-P及Co-Ni-P等镀镍配方的磁性。试验证明,镀层磁性排序一般为Ni-B、Ni-P、Co-P、Co-Ni-P。菌体磁性镀镍成功后,进一步实现了腊状芽孢杆菌的磁性金属化,并尝试了菌体的磁场排序问题。

6、图3所示为分散的金属化菌体在箭头所示方向磁场作用下的定向作用。背景大的黑点为显微镜内部霉变造成的干扰图像。金属化腊状芽孢杆菌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对其介电常数进行测量。图所示是通过HP8510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的广域频带(2~18GHZ)下的材料介电常数,菌体体积占15%菌体Co-Ni-P涂层厚度为0.2μm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介电常数实部(ε’)和虚部(ε”)均接近于常数,实部接近于9,虚部很低属正常。当金属化菌体浓度进一步增大到20%时,介电常数实部可以增大到20.用此浓度作为平板试样,涂层厚度为2

7、mm时,涂层密度约为0.31103kg/m^2,在11.84~18GHz频段内反射率小于3dB,峰值发生在14.36GHz,反射率为-4.27dB。表明所得隐身涂层比重较轻、吸收频带较宽,在隐身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种生物隐身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菌体培养成本极低,形状多样,具备丝状和螺旋状等隐身优良形体。生物隐身材料为国际首创,具备知识创新与高科技含量,对提高我国的国防装备水平意义重大。生物聚合成形脂质作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天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双亲表面活性剂,从微生物或动物细胞中提取后,

8、聚合可生成纳米/微米级球形脂质体/脂质双层膜/脂质单层膜。脂质争座位生物分子器件研究的基质和载体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以下两项重要前沿技术的实用化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一项是生物马达。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试验的光能F0-ATP酶生物分子马达在脂质体上安装并驱动负载回转,它比目前国际上提出的F1-ATP水解酶分子马达更容易实用化。水解马达的能量供给十分不便,孤立系统的能量很快消耗殆尽,而光能F0马达在普通光下即可长时间旋转,并且可以方便的通过光强调整转速和停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