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60380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5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秋天的怀念》(文本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文本感悟)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敏感、淡雅、喜出望外、絮絮叨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了解作者。师:21岁,对于所有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本该拥有着太多梦想,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突如其来的重病使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权利,
2、不得不终生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他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的严重时,49岁的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此后,史铁生一直用文字在与母亲进行着尘世与天堂的交流。请同学们默读下面这段话,说一说你又从中读到了些什么。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
3、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学生谈感受(简单感悟理解即可)生:读出了母亲生前活得很辛苦。生:读出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师:同学们,作者的这种情感在他的好多文章中都有所表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一篇——《秋天的怀念》(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并把文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标示出来。2、指名读,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3、默读思考,总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检查交流。(学
4、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大致意思即可)课文写了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4、再读课文。抓住文中对母亲的相关描写,默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母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三、布置作业。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动自己的地方做批注)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读过《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节课让我们再进一步走进文本,品悟课文,更多地去感悟“我”对母亲的怀念。二、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5、。出示中心话题: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再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1、自读领悟。2、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对母亲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师生交流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母亲形象的伟大和对儿子的至爱。预设:重点感悟的句、段。(1)每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
6、我”。生:从“偷偷地”“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面对脾气暴躁无常的“我”,非常小心谨慎。师:为什么要这样小心呢?生:因为母亲懂得双腿瘫痪的儿子内心的痛苦,她理解儿子,在她心里只有儿子顺心才是最重要的。生:母亲对“我”的包容,对“我”的体贴,这出自一个母亲爱孩子的本能,是一种默默的爱。(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母亲默默的爱)(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生:从母亲“扑”过来,“抓”我手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
7、气。生:母亲的话语更是令我感动。“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活……”这句话看似是很平常的劝慰话,让我不要失去勇气,其实她也是在给自己打气。她知道儿子需要她。师:儿子当时懂母亲“好好儿活”的意思吗?生:没有。儿子因为自己双腿瘫痪的原因,只是一味发泄自己的内心苦闷,当时根本没有仔细想过母亲的感受,一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才知道母亲已患重病。师: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自己身患重病,却依然用“好好儿活”来劝慰儿子,支撑自己,从这儿可以看出母亲是一
8、个怎样的人?生:坚强、无私的人。(3)课文第三自然段。师生交流时,抓住“挡”“央求”“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絮絮叨叨”“敏感”等词语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从小心翼翼地“央求”到得到儿子答应后的“喜出望外”以致于不知如何“坐、站”,又引发出“絮絮叨叨”对“我”童年的回忆,到因“敏感”“跑、踩”一类的字眼而将谈话戛然而止。在这里作者将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刻画的形象细腻,既表达了母亲内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