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诗歌流派研究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

ID:28932853

大小:7.99 MB

页数:108页

时间:2018-12-15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_第1页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_第2页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_第3页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_第4页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虞山诗歌流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章虞山诗派在乾嘉闻的分途、流变()第一节振起向上一路的陈祖范()第二节“海虞吟社”中的王应奎、候铨、汪沈臻诸家()第三节虞山诗埴上的性灵诗人·j·()(一)孙原湘与席佩兰(二)蒋因培及其他第四节才情别具的布衣诗人徐兰()第六章虞山诗派在近代诗埴的嗣响()第一节趋尚格调与走向宋诗:翁心存、翁同稣()第二节虞山近代西昆营垒:张鸿、徐兆玮、孙景贤、杨无恙()第三节三千剑气文社二奇杰:庞树柏、黄人()第四节“江山万里楼”上人:杨圻()附录:清代虞山诗人存稿汇考()主要参考书目(后记(虞山诗歌流派研究第一章绪论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朝政弛惰,

2、吏治严重败坏,党派门户之争不断,国祚之亡,已属必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市镇不断兴起,商品资本渐趋活跃。与此相适应,思想和学术领域呈现出百舸争流、蔚为壮观的局面,文学和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回旋激荡、推陈出新的阶段。虞山钱谦益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走进政治舞台和文学天地的。然而,钱谦益走向朝阁、走进政治舞台的步履十分艰难。万历三十八年(1610),二十八岁的钱谦益京师会试,以殿试一甲三名,授翰林编修,受到东林党人的器重。正在意气勃发,大可青云直上的时候,东林党魁、掌握铨选重权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年老悬车,宰相叶向

3、高亦去位,朝廷势力落入齐、楚、浙三党之手,钱谦益的命运急转直下。授翰林编修两个月,丁父忧归里,服阙并未补官,泰昌元年(1620)光宗即位,他才官复原职。正当命运出现转机时又陷入危机,遭到参劾,乃移疾归里。此后名列党籍,旋起旋退:枚卜失败,复受打击。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因屈节降志,心怀愧疚,在清廷授为礼部侍郎后六个月即乞病假,驰驿归籍,自此未仕。自万历年间以探花及第晋身翰林,至其终老,钱谦益在朝总共不到五年,而退居虞山林下竞长达五十年。这是钱谦益的不幸,却是文学和学术发展之大幸。在长达五十年的过程中,钱谦益以其卓绝的才华和深刻的人生体验,治学术、作诗文,主持坛坫五十年,终

4、于成就一代文宗。在退居里籍的五十年间,他与虞山诗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这一地区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使吴中地区俨然成为一个虎步林动,激光播声,有着极大影响的诗学中心。“精华南国盛,文学大吴多”,it)虞山诗派的崛起,不仅对于大吴文学,对于晚明和清代文学也是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文学现象。第一节“虞山诗派”概念的形成虞山诗派这一名称的完整使用,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最早见于嘉庆年间单学傅《海虞诗话》,其有“虞山诗派钱东涧主才,冯定远主法,后学各有所宗"之

5、说,近代学者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三集沿用了这一说法。然而溯源寻本,则清初人已有论述。如王士稹《分甘余话》云:“明末暨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少陵,时与苏近;大樽(陈子龙)源于东川,参以大复(何景明);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而过之。”这里虽然是体派论,但也不无将虞山与云间、娄东作为地域性诗派的意识。稍后,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集》卷四中一l一就明确使用“虞山派”这一名称了,(2)徐世昌《晚晴移诗汇》卷三十三叙陆贻典时亦引“籍存流派”之语。那么可以说这一诗派的概念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就己形成,直至近代一直在诗学中使用。这一诗学概念的产生是基于虞山地区诗歌创作的实际状

6、况。明代末期,随着钱谦益在文坛崛起,虞山便隐然成为南方诗学中心。谦益《林六长虞山诗序》云:“自余通籍,以至于归田,海内之文人墨卿,高冠长剑,连袂而游于虞山者,指不可胜屈也。”此序作于崇祯十年前后,由此可知,其时虞山地区诗歌创作已进入兴盛时期。其后钱谦益本人、二冯及其他虞山诗人便经常宣称“吾邑之诗”、“吾虞诗人”、“吾郡诗学”如何,颇有阐扬群体创作特点的自觉意识,后来的“虞山诗派”的概念正潜含在虞山诗人的一系列论述中。最先明确透露出诗派群体创作倾向的是钱谦益的《虞山诗约序》。崇祯十五年十二月,虞山陆贻典(敕先)将“里中同人”之诗都为一集,命之日《虞山诗约》,请钱谦益作序

7、,牧斋当仁不让,以“希风真风雅”、“抒发真性情”为旨成序,末云:嗟夫!千古之远,四海之广,文人学士如此其多也。诸子挟其所得,希风而尚友,扬挖研摩,期以砭俗学而起大雅。余虽老矣,请从而后焉。若曰以吾邑之诗为职志,刻石立埠,胥天下而奉要约焉,则余愿为五千退席之弟子,卷舌而不谈可翘。陆贻典为牧斋门人,也是冯班极为敬重的诗友,此番来请求序言,不仅希望钱谦益明确提出“里中同人”作诗的理论纲领,同时欲大张旗帜,“胥天下而奉要约”,这是颇有派别意愿的举措,至于“以吾邑之诗为职志,刻石立埠”云云,更可见其时虞山诗人设坫立派的明显动向。关于文学流派的形成,近人王葆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