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84644
大小:11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5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实数教案(2) 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3.2实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实数》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以后,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中像、π等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从而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把数的概念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另外,无理数的引入,数集的扩充的教学中充满着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让学生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意识,使学生
2、养成用多角度思维的思考习惯。2、教学目标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初步学会实数的大小比较,能对实数的分类进行初步的辩认。能力目标——了解实数的分类,培养学生初步分类意识;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无理
3、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等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需要比较复杂的几何作图,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四、教学
4、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这堂课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再次探究一下数这个王国。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认识数的过程?生活中是否只有有理数呢?正整数整数零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思考,回顾、讨论并回答,归纳出通过回顾认识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概念产生于实际需要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也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新知识引入作好辅垫,这就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尝试探索讲述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因提出无理数的发现而被抛进大海的曲折离奇的经历。合作学习:1.利用这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你能否折出面积为1的正方形呢?2
5、.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你能否折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呢?此时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问:到底是多少?介绍估算的方法。利用EXCEL来估计的值。感慨、质疑21学生思考、动手、讨论。学生代表展示成果,发言。11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感受数学家的献身精神。通过学生动手,发现,让学生体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并为后面在数轴上表示作好铺垫,分解难点。在教学中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猜想思考、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讨论、猜想的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计算辅助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无理数是怎样的一个数,还让学生学会了求无理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解析问题用上述方法得出一系列越来
6、越接近的近似值,=1.414213562373095…问:同学们,在这个探究活动中,你体验到了什么?问:是有理数吗?引导学生用小数的观点来看每一个有理数。引导学生发现是有理数以外的数,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思考、讨论体验到既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像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概念的产生过程,感受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的特征,体验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剖析概念扩展数集这样的无理数大有存在。(1)提出大家接触过圆周率π。简介有关π的数学材料。(2)提出像这样开方开不尽的数。 (3)指出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数。请同学每人例举四个无理数,同桌交换判断
7、正误。正有理数有理数零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负无理数环小数)指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是无限的不循环小数。从学生的例举,引导学生发现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无理数的产生,又一次扩大数的范围。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观察、了解思考、讨论并例举如-=-1.7320508…,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等等。同桌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与教育。这里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使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