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

ID:28872922

大小:17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14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_第1页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_第2页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_第3页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_第4页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地论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大诗人但丁Dante有关翻译和民族语的论述。《论俗语》中,但丁对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等问题做了精辟阐述,对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和用民族语从事翻译的问题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在《飨宴》中除了盛赞俗语优点,还对翻译问题做了明确论述,得出了文学作品不可译论。这是最早关于文学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讨论。利奥纳多.布鲁尼LeonardoBruni发表论文《论正确的翻译方法》,对翻译理论问题做专门论述,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布鲁尼作为中世纪末-文艺复兴初期的西方翻译理论的权威地位。1)译者应当尽可

2、能模仿原作风格,像亚里士多德用希腊语写作那样,用译语进行创作。2)任何语言都可用来进行有效的翻译;(认为语言差异在翻译中不可逾越是因能力低下。)3)译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才能做好翻译。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里写的东西正确的转移到另一种语言。(许多人有对某事的理解能力,却不具备亲自去做该事的能力。)因此,要做好翻译,译者的第一任务就是获得对所译语言的知识。译者第二任务,是掌握译入语言,获得完全驾驭译入语言的能力。此外,译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以保证翻译不会破坏和丧失原作的完整和韵律。第一论点非布鲁尼创建

3、,可说实际上是古代西塞罗和昆体良关于“与原作竞争”之说的翻版。第二论点说的是语言的可译性原理。与但丁“文学不可译性”看法形成对立。第三论点谈优秀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概括而言,布鲁尼以译者,译文语言为中心,强调译者在处理原作方面的自由,这实际上是人文主义思想在翻译中的显现。被认为西方翻译史上人文主义的最早代表之一。在俄国,11—12C基辅时期是民族语翻译的第一个较大发展阶段。多翻希腊语,拉丁语作品。引起这一高潮的原因有:1)处于宗教的需要。2)因为与外界发生了广泛的贸易文化交往。3)有上层阶级的积极参与。中世纪

4、末期的德国,民族语的翻译虽早有,但拉丁语作用仍占重要地位。拉丁语是教会大学和文学家的语言。模仿拉丁语“高雅”风格(非“朴素”),占主导的是逐词对译--直译。尼古拉斯.封.维尔NicolasvonWyle在1478出版的译文集,有篇论述翻译原则和方法的序言。维尔的序言采用15C流行做法,即引用名家言论来印证自己观点,为逐词对译辩护。他的翻译观要点:1)准确翻译拉丁语能得出最优美的德育风格。2)主次对译能推广拉丁语。3)为了忠实原文,宁可牺牲译文的易懂性。维尔的论述可看出,当时反对直译,主张意译的大有人在。意译者

5、强调,他们的翻译原则是让读者能看懂译文,并不排除对拉丁语的模仿。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斯坦豪维尔Steinhowel:在序言中称他的风格是“低劣”schlecht而“粗俗”的。但序言中却改为“优美”。中世纪末期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对这一时期德语风格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1)意译派主张发展民族语的风格,实用人民大众活的语言,直译派则主张模仿拉丁风格,实用“高雅”的贵族的“文书腔”kanzleistil。2)直译派利用拉丁语的优势以及拉丁语现成的修辞规则,为他们的译法提供理论基础。意译派背道而驰,未能使自己的原则和方法

6、上升为理论,在争论中处于劣势。但意译派关于翻译中应使用人民大众的通俗语言的方法,却真正代表了德语的发展方向。在16C路德的翻译中达到顶峰。在英国13-14C,英语在西欧属于蛮族语言,必懂3种外语才能阅读当时流行的大作品。杰弗利.乔叟GeoffreyChaucer在当时被法国诗人厄斯塔什.德尚EustacheDeschamps誉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翻译大师”granttranslateur。乔叟的翻译为英国翻译打开了广阔前景,并为确立英语成为文学语言,对英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中世纪英国的文学气

7、氛对翻译者不甚有利:首先,译者的地位很低。其次,翻译的选材也是个问题。译者往往无法选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在翻译原则和方法方面,诺尔曼人1066年入侵后的英国,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相似。翻译中多整段的被增减,有时逐词对译,有时与原文想去甚远,面目全非,成了译者创作。理论阐述上,译者发表观点都是直译愿译者的观点,真正属于英国译者观点不多。约翰.特雷维萨JohndeTrevisa的最著名译作是英国人希格登Higden用拉丁文写的《编年史》polychronicon,他用散文体进行翻译,有时活译有时直译,译笔朴素有

8、利。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Caxton是乔叟之后另一多产翻译家和英国第一位印刷商。他认为译文的读者是英国人,一般不会去注意原文的法语特征,因而没必要模仿原作的语言。他把自己的翻译风格成作“朴素粗犷”。他针对的不是无知百姓,而是“文人和高贵的绅士们”。英国中世纪后期第二大类翻译是宗教文献的翻译。与传奇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1)原作通常出自拉丁语而不是法语。2)译者更强调读者对象。(宗教翻译的目的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