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ID:28867343

大小:7.57 MB

页数:151页

时间:2018-12-14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1页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2页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3页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4页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赤芍与白芍的道地性研究摘要赤芍和白芍是常用传统中药,其市场主流商品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acfiflora的干燥根部。赤芍为野生芍药的直接干燥品,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地;白芍为药用栽培芍药的去皮水煮加工品,主产于浙江、安徽等省。为了探讨赤芍和白芍的道地性,本研究采用在本草考证、产地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同为芍药来源的赤、白芍之间,以及不同产地的赤芍或不同产地的白芍之间的遗传背景,化学成分的差异。f主要结果如下:(1)通遗对现有本草文献的收集、考证,可以看出芍药分解为赤芍和白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观点提出、应用发展、

2、理论完善和本草确立四个阶段。初步认为:赤芍与白芍在中医临床上的分别使用可能始自唐代;现今白芍药材生产通用的“去皮水煮”的加工技术,其产生应不晚于宋代。(2)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用21条随机引物对来自11个产地的43株有代表性的芍药样品进行RAPD扩增,并计算得出,芍药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比率为85.26%,基因多样度为O.166;其中野生群体(77.61%)高于药用栽培群体(54.96%)及观赏栽培群体(61.76%)。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芍药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950%,基因分化系数为0.254;野生与药用群体之问遗

3、传距离最远(0.3632),药用与观赏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近(0.0973),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RO.001)。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的聚类图中,芍药种内大致分为野生与栽培两大类群。在野生群体中来自多伦的芍药单独聚为一类;在药用栽培群体中产于安徽亳州的与产于浙江磐安、缙云的芍药各聚为一类。(3)从芍药的13个野生产地和3个主要药用栽培基地取得代表性样品,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首次同时分离、测定了其中的4个活性成分:芍药甙、D一儿茶精、苯甲酸和没食子酸。结果:野生来源的芍药根(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为6.4%一10.32%,D一几茶精的含

4、量为0.05%一0.21%,没食子酸的含量(除黄龙外)均小于0.05%或未检出。与之不同的是,药用栽培来源的芍药根中没有检测到D-儿茶精,芍药苷的含量为3.1%一6.0%,没食子酸的含量都大于0.07%。同样条件下,由药用栽培芍药加工而得的白芍中也未检测到D一儿茶精,芍药苷含量仅为1.73%一3.83%,没食子酸含量仍在0.056%一0.075%,苯甲酸只有0.009%一0.072%。另外,在不同产地的赤芍中,内蒙古多伦赤芍所含的芍药苷、D一儿茶精、苯甲酸和没食子酸均较高,而辽宁西丰产的赤芍中D-JL茶精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较多伦赤芍降低了50%以上,黑龙江黑河、

5、克山、桦南所产赤芍中则均未检测到没食子酸。对比同一产地加工前后的白芍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去皮水煮后,苯甲酸几乎消失,芍药苷与苯甲酸的含量比从36倍上升到165倍,没食子酸与苯甲酸的含量比也由0.72倍上升到7.25倍。从各组份间的比例关系还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特别是道地(亳州、缙云、磐安)与非道地(黄龙)的白芍药材之间,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在道地产区,芍药苷含量是苯甲酸的165倍,没食子酸含量是苯甲酸的5.22倍;在非道地产区,前者只有52.84倍,后者仅为0.95倍。(4)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了来自18个产地的90份赤、白芍样品,对所获得的指

6、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比对分析(compare)。结果:芍药野生品与栽培品之间存在明显区别,野生芍药根(赤芍)在1621CIII1、1448cm1、1317cm一、1051cm~、780cm、517cm。1有较强的吸收峰,而栽培芍药根除了在1626om一、1022cm。有较强的吸收峰外,在1155cm~、1079cm‘÷、930cm~、860om~、762cm~、577cml、517cnl1处也有明显的吸收峰。将栽培芍药根的加工品(白芍)与未加工品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主要吸收峰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仍在1626cm1、1155cm。。、1079cm1、1022

7、cm~、930cm~、860cm~、762cm1、577C11/1、517cm1处有较强的吸收峰,但某些吸收峰的相对强度有所改变,使得与未加工品相比,白芍与赤芍的整体谱图相似系数略有增加。从不同产地的赤芍药材的红外鉴定结果看,内蒙古多伦与辽宁的西丰、黑龙江的克山、黑河、桦南所产赤芍在1051cm1吸收峰的强度、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另外,在道地产区(亳州、缙云、磐安)与非道地产区(黄龙)所产白芍的红外谱图中,1022cm。处的强吸收峰峰形有明显区别,1626CI/I‘与l317cm“两个吸收峰的相对峰高比相差1倍以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除

8、环境饰变外,遗传分化应当是同一物种来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