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

ID:28846200

大小:101.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4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文化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5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一、1、旧2、金3、《礼记》4、泰5、君为轻6、书7、五服8、乐府9、关羽10、孝文11、王右军12、清明节13、唐14、郦道元15、朱雀16、利玛窦17、非18、乾隆19、190520、恒21、泼水节22.宣23、郭沫若24、优生25、澳门特别行政二、26B27B28C29A30C31A32B33D34D35A36C37C38A39A40D41A42A43B44C45D46A47A48C49D50B三、名词解释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

2、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2、格律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也成为今体诗、近体诗。其名称是相对于没有固定格律的古诗而言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所以叫格律诗,格律诗自唐代成熟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篇的句数与字数固定,其次是押韵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再次是其有严格的平仄格律,

3、格律诗所谓的格律也就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最后是也有一些修辞要求,如对仗与用典等。3、《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宋神宗所赐,意在为历代统治者提供统治的借鉴。此书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办些,全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记载翔实,条理清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其文字简洁传神,叙事生动,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4、晋商——凡旧时山西省(古代晋国)籍的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早在春秋时期,古代晋国就已出现了商贾,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

4、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及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北方商行帮会集团。到清中叶,晋商逐步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而其中的巨头太平尉、王两家是与清王朝寿命相始终的仕商结合型大家族,刘、杨两家是清末民初与列强资本主义人侵搏争而兴起的民族资本家,他们都为中国商行创造了巨额商业财富。四、论述题1、答: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逐渐本土化,并对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巨

5、大的影响,文学也概莫能外,而作为中国文学的正宗的诗歌更是蒙受其沾溉,其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如下几点:A,对格律诗的形成起了作用。佛教传入后,由于其佛经诵读梵呗之声,使得中国人发现了汉语四声的特点,经过永明体作者的努力,汉语四声的特点终于成为诗歌艺术zhog极为重要的一环。汉语诗歌在文人手中,脱离了音乐,但诗歌本质上要求要有规律,于是,通过文字本身的特点来体现韵律成为诗歌的当务之急,而四声的发现则满足了这一要求。于是,人们理清了汉字的平仄关系后,格律诗也就呼之欲出了。B,扩大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创造空

6、间。印度人士最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尤其是在佛教中有关地狱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想象力令人惊叹。而中华民族一直是关注现实的民族,在玄想方面要有所欠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使得中华艺术中,掺进了一些光怪陆离的想象,这得益于佛教不少。而诗歌的意境创造也自魏晋以来,得益于佛教不少,甚至到了后世,中国化了的佛教支派禅宗对中国诗歌的思维方式还有更有更为重要的影响。C,扩大了诗作者的范围。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史,诗僧是一个大量的存在,他们以他们独特的双重身份,写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诗歌作品来。D,扩大了诗歌描写的题

7、材范围。古代诗歌的题材范围并不时在一开始就无所不包的,而是在历史诗人开创性的创造后逐渐蔚为大观的。而自从有了佛教的传入,他们便带来了一整套的文化,而面对这些,古代的诗人们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比如大量吟咏寺庙或与僧人交往酬答的作品。E,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典故。使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点。这可以扩大诗作的信息量,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思。中国诗歌主要的典故来源多是儒家经典与历史著作,而自从佛教典籍本土化后,使用佛典入诗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2、答:科举考试时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

8、度,它萌芽于隋,成熟于唐,此后,历宋元明清,虽代有沿革,然而也历千余年而不衰,最终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因时移事变加上其本身积弊丛生而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的功是显而易见的:A,科举考试实行后,大批下层士人通过考试进入了国家机器,这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保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活力以及其统治力量的相对制衡。这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是有积极作用的,改变了隋唐以前普通士人无法跻身于政治的中心。B,科举的实行,也缓解了下层人民与上层统治者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