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节课.doc

第七十九节课.doc

ID:28824252

大小:3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14

第七十九节课.doc_第1页
第七十九节课.doc_第2页
第七十九节课.doc_第3页
第七十九节课.doc_第4页
第七十九节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十九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十九节课思考题311、依止上师时,显宗与密宗的上师法相和要求各不相同,简而言之,我们应当依止什么样的上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条件容易吗?请说明理由。312、我们没有神通的话,如何判断上师是否具足菩提心?观察上师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什么?313、怎样才能遇到跟自己有缘的具相上师?对此你有哪些体会?314、遇到具有法相的上师后,如何才能让自己与上师心心相印?你是怎么做的?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

2、的菩提心!上节课讲了,《前行》若能一辈子不离身是最好的。其实做到这个也不难,望大家都默默发这样的愿。假如你经常带着它,就算不是很想看,也总是会翻几页的。若能慢慢重视这个法本,那你的修行肯定会圆满。这本书中所讲的内容,并没什么可取舍的,全部对我们解脱有利,而且非常重要。学《前行》不像是吃鱼,只吃鱼肉而吐掉鱼刺,选择一部分有用的,没用的就统统扔掉。而这本书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章,都对我们的修行乃至解脱意义非同小可,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依止它。后面也会讲到,《前行》是无有嗔心的上师。不像真正的上师,你依止他

3、的话,天天问这样那样的问题,他有时候不高兴,有时候心情不好,有时候特别忙,有时候找不到人,有时候找到了也不愿讲,有时候不会讲,有时候不方便讲……总之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而这个法本随时都可以打开看,提醒你一些关键问题,指导你很好的修行方法,所以,这样的“上师”理应长期依止。对每个修行人来说,一生中都会有一两部对自己影响很大的论典。格鲁派的一位大德曾说,他一辈子研究显密所有的经论、续部,最后发现这一切皆可归摄为《菩提道次第广论》。还有阿坝州的一位活佛,他去印度时遇到再大的困难,这本书也一直带着。同样,对于《大圆满前

4、行》,我们也应像顶果钦哲仁波切那样,不管去哪里都不离身。顶果钦哲仁波切十分了不起,以前我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不丹首府廷布见过他。前不久印度回来的一位活佛说,顶果钦哲仁波切在灌顶时,仪轨全部能背下来,找不到仪轨也没关系。1993年秋天,我在索甲仁波切的中心看过一个他的光碟,当时特别惊讶——他传法时完全出口成章,教证自然而然就讲出来了。这样的大德,每天都要看几页《前行》,对这个法本如此重视,我们这些业力深重、具足一切束缚、贪嗔痴遍满的凡夫人,又凭什么不愿意看呢?有些人自以为修行不错,只求些高法就满足了,却不知作为修

5、行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职业”。就像田野里的农夫职业是务农,高原上的牧民职业是放牧,而寺院里剃着光头的出家人,职业是闻思修行,在守持净戒的基础上度化众生;皈依三宝、发了菩提心的在家居士,则应精进修学佛法,尽可能地饶益无边有情。这是每个大乘修行人的责任,我们不能成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无所事事,而要以一两部法经常对照自己、衡量自己,分析自己的功德或缺点,这一点很重要!我寺院有位老堪布叫拉雪堪布,今年夏天我们一起交流时,我问他以前依止善知识的经历。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曾于十来天中依止过意科喇嘛

6、,意科喇嘛告诉他,自己一生中看过《大圆满前行》至少一百遍以上。意科喇嘛是一代高僧,在藏地可谓无人不知,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也常提起他,好像还在他座下听过一些简单教言。这样的大德都对加行法门如此重视,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连看都不看,或者只听一两次就心满意足了呢?以前我在厦门翻译《释尊广传》时,躲在174医院还有几个地方,110多天中谁都不知道,过着隐士般自由洒脱的生活。后来有一天去南普陀寺,被一位居士认出来了,这居士请我去一家素食馆吃饭。当时有个厦门大学的教授同桌共餐,他感慨地说:“我看过五六遍《前行》,此举对消除烦恼

7、十分有力。华智仁波切在根本上师前都听过这个法25遍,更何况是我们了?我现在越看越有劲,越看越觉得加持大……”因此,大家不要认为《前行》是加行法门,是特别简单的法,里面很多故事自己都听过。其实《前行》的每一个公案、每一个教证、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甚深涵义,若将此融入于心,所有内容能历历再现,那你的修行肯定不错。否则,只是把法本放在书房里,人与法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这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要知道,听法是为了调伏烦恼。阿底峡尊者说,能调伏烦恼的就称为佛法,不能调伏的就不是佛法。如果你对法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它的利益就不

8、可能现前。因此,大家在学佛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之后再精进修持,这二者都必不可少!总结前面所说,我们在依止上师时,要用智慧详加观察,在没有结上灌顶、传法的缘分之前,首先看他是否具足法相。如果真是具相上师,我们就应以三喜恭敬、如法地依止;假设他不具足任何法相,最好不要去依止。一旦依止了,则不能观上师的过失,不管上师的行为怎样,都必须视为善妙,全部看作功德,对此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倘若因为心不清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