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18187
大小:5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4
《第一百零七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百零七节课思考题408、你轻视小恶吗?重视小善吗?你如何在实际行动中体现这种取舍?今后如何改善?409、你如何以众理劝说自己修安忍?哪几条道理对你修安忍最有力量?你在修安忍上有何心得?410、判断正法是否入心,有哪些验相与标志?411、什么是修行的无误要点?你如何理解这些要点?自己做得如何?能否始终把握好这些要点而踏实修行?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学处,就是六度。前面已讲了布施度,今天讲持
2、戒度,也叫尸罗波罗蜜多。尸罗,译作戒,戒是一切功德之本,有大小乘之分。大乘的菩萨戒,须以小乘别解脱戒为基础,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菩提道灯论》云:“若常具余七,别解脱律仪,乃有菩萨律。”中也说:若具有七种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方有菩萨戒,否则菩萨戒便无依处。如今有些人,对戒律有诸多误解。个别学密的人不重视戒律,说修大圆满、大威德不必执著,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其实这是错的,因为在你接受灌顶时,首先受的就是别解脱戒。也有净土宗的个别法师认为:只要你念佛就行了,念佛本身就具足皈依与戒律,所以不必单独受戒,戒只是佛教的一种形式。这种说
3、法也不对,学净土的也要以戒作基础,如《观经》云:“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可见,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此义其实源于《华严经》,如云:“如诸众生及草木,一切生长咸依地,世及出世诸善根,皆依最胜尸罗地。”意思是说,就像众生与草木都要依地而住一样,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与善根,也必须依赖于戒律的基础,才能得以增长。因此,不论学习显宗还是密法,都不能轻视戒律,离开了戒律,也就失去了功德的所依。即使你是在家人,学佛也要从三皈五戒开始。倘若受持五戒有困难,那皈依戒也一定要受,否则
4、,来世便无法获得人身。己二(持戒)分三:一、严禁恶行戒;二、摄集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庚一、严禁恶行戒:严禁恶行戒,是指断除身语意三门所有于他不利的十不善业,就像抛弃毒药一般。抛弃毒药,是害怕它伤害身体;而身语意上的十不善业,因为对他众不利,从而会损伤菩萨戒,因此要一律断除。庚二、摄集善法戒:摄集善法戒,是指随时随地、全力奉行一切善事,包括微乎其微的善根。随时随地,意思是要长期行持,不是一天两天。有些汉地居士平时什么都不念,但开法会时拿个念珠,在上师面前一直念个不停,转经轮也转个不停……这可能只是表演,是暂时的行为,而菩萨的行善
5、,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取舍善恶要从“小”抓起藏地有句俗话:“顺口顺手也可行善事,随行随住也会造恶业。”其实,一个人若想行善,言行举止中都是善法,走也好、坐也好,都可以念咒、观修,说话也是慈爱的语言,即使是一起吃顿饭,他的话也能利益别人,增上修行。而满身恶习的人正好相反,身口意都是不善,同样是吃顿饭,骂这个、骂那个,心里是贪婪、嗔恨、嫉妒,行为更是不如法,短短时间就造下无量罪业。人和人的这种差距,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因为谁都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对一对的,似乎大家都一样,但实际上完全不同。不过,人为什么长成这样呢?国外有种说法是
6、,提醒我们做人要懂得平衡,不可偏堕、极端。而嘴巴只有一个,是指说话最需要注意。既然一个人行善容易,造恶也容易,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会随时随地以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我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在想什么?”认真努力地取舍善恶。否则,平时不注意的话,仅仅在游戏中、聊天中,也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罪业。现在人为什么造业比较多?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受过这种教育,根本不知道如何取舍。所以我始终认为,学校里最需要佛法,最需要心灵教育。如果没有这一块,孩子们就不懂得约束自己,远离善的追求,那么长大以后,只会将幸福乃至一切寄托于物质。这样一来,除了长相不同以外
7、,人与旁生又有何差别呢?旁生一辈子只是吃草、喝水,满足身体的需要;而我们人类,除了从物质中获得满足以外,若没有更高的理想,那从生命价值上看,与旁生其实是一样的。所以,作为一个人,务必要懂得取舍。不过,有些人虽知道要防护大罪,但却轻视小恶,比如杀虫子、说过失、行为粗暴、嫉妒、嗔恨,认为这些并无妨害,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贤愚经》中云:“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微小,可焚如山草。”《出曜经》也有一类似的教证:“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谨慎取舍因果,不能将一些小错视作正常,只有从一点一滴上改过
8、行善,才能最终转凡夫而为圣者。懂得行善的人,随随便便中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善业,甚至看到路旁刻有观音心咒的石堆,也立即脱帽、恭敬右绕而行,并以三殊胜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一心转绕,最后回向一切众生。来摄持,这样一来,就成了圆满无上菩提的无倒之因。藏地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