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95090
大小:9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4
《古诗词文言文必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荀子·劝学》(必修3) 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
2、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看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
3、到达千里之外;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借助外物罢了。假于物也。 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堆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达到千里远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
4、的流水,就没有汇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大海的办法。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上食埃土,下饮
5、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王羲之《兰亭集序》(必修2)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的树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高密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6、(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表达幽雅情怀。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7、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
8、,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岂不痛哉! 怎能不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