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44235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3
《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1含部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五检测题1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骸骨(hái)弱肉强食(qiáng)点缀恣态万千B、哀号(háo)窸窣作响(sū)喑哑更胜一筹C、喧嚣(xiāo)断肢残腿(zhī)劫掠惊慌失错D、篡夺(chuàn)隐隐约约(yǐn)畅谈连续不断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妥当的一项是()(2分)(1)场面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的神话。(2)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
2、的鼓膜并不都能到这微弱的声音。(3)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顿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顿地面中心也高兴地他们的成功。A、奇异捕捉庆贺B、奇异捕猎祝贺C、奇幻捕捉祝贺D、奇幻捕猎庆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B、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C、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D、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B、高积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C、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D、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5、古诗词默写。(8分)(1)《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意境深邃的诗句是:,。(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4)《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5)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思,令人动情
4、,引得古今多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发出“但愿人长久,”的感慨;洒脱的李白对月饮酒,派遣寂寞,咏出“举杯邀明月,”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呢?请写出一句:,。6、根据语境,请把下列表序号的句子按正常的语序接续在横线处,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3分)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精品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如果你总是停留在
5、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7、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3分)闯红灯原因有急事看到没有车看到别人闯习惯了闯红灯人数128636984(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执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
6、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3分)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警察说:“不用找了,我再闯十块钱的。”(3)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3分)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实做到文明出行。短文中划线句子有两处语
7、病,请改在下面横线上。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与[]调换。(4)请用简洁的语言,帮同学们写一句关于“文明出行”的安全标语。(1分)一、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河中石兽》,完成题目。(14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
8、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