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

ID:28728212

大小:14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3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_第1页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_第2页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_第3页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_第4页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道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什么叫上师的心?上师的心不是杂念,不是五根识与第六意识,不是末那识,也不是阿赖耶识。上师的心就是如来藏光明,与上师心心相印、融为一体,就是与如来藏无二无别。--主题摘要(一)总述五道道谛可以分五道或四道。四道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与修道。五道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上成佛以后的无学道,但因为成佛以后没有什么可以修学的,所以只有四道也可以。修道的方向一定要明确,如果方向失误,学佛不但不会有进步,反而会背道而驰。《入中论》、《现观庄严论》与弥勒菩萨的其他论典中,非常清楚地宣说了从菩萨一地到十地的过程。弥勒菩萨的

2、很多论典既不是唯识宗,也不是很强调中观,而是阐述中观的修行次第。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凡夫道。此时的修行人还是凡夫,尚未成为圣者。见道和修道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凡夫阶段,是真正的菩萨圣者了。刚刚学佛首先要进入的阶段,就是资粮道。什么时候算是进入资粮道呢?小乘行人进入资粮道,与生起真实不虚的出离心是同时的。大乘行人进入资粮道,与生起不造作、真实不虚的世俗菩提心是同时的。有了世俗菩提心,就属于资粮道。反之,就不叫资粮道。如果连世俗菩提心都没有,那就只是一个佛教徒,还没有进入资粮道。获得资粮道最关键的因素,是菩提心。另外,哪怕对佛有信心,行善断恶、烧香、拜佛、

3、念经,都不能称为佛教徒。只有受了皈依戒,才能称为佛教徒。什么时候算是进入加行道呢?证悟的时候,从见解的角度而言,就已经进入了加行道。如果密宗修行人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证悟大圆满,从见解方面来讲,就已经进入加行道了。但从修行的力度、层次方面来讲,还不一定到了加行道。显宗认为,资粮道的时候虽然有修行,但仍以积累资粮与闻思为主。当对修行有一定的体会,对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有一定修证经验的时候,就进入了加行道。(二)详解五道1、资粮道资粮道也要分小中大三个阶段:刚刚进入的资粮道,叫小资粮道。小资粮道的时候,是修四念处,也即三十七道品里面最前面的几个。南传佛教一开始

4、的时候,就是修四念处。我们虽然没有这样修四念处,但在五加行的修法里面,已经包含了四念处。譬如说,观轮回的痛苦,就是观受念处。(1)四念处第一,身念处小乘佛教的身念处,是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不净物。大乘佛教的身念处,可以分为世俗谛和胜义谛。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空性。观察身体,最后断定为空性,叫大乘胜义的身念处。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观身体的如幻如梦,也可以修身体的不净观,就是大乘世俗的身念处。密宗的身念处,是把身体观想为佛的坛城,另外还要在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发心:“我一定要以密宗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方法即生成佛!”发了这个心,再加上受灌顶,从此以后才

5、算进入了密法的资粮道。三种不同的身念处,分别是小乘、大乘与密乘资粮道修行人的功课。小乘佛教身念处的对境,仅仅是自己的身体。大乘佛教身念处的对境,不仅是自己的身体,也包括所有众生的身体,以及山河大地等色蕴范围内的所有东西。为什么第一个念处要观身体呢?因为绝大多数的烦恼,来自于身体,所以先要对身体修空性。第二,受念处受,也即触觉,五蕴当中的受蕴。为什么要观受蕴呢?因为绝大多数的贪欲心,来自于触觉、受蕴,所以要修受念处。小乘佛教修受念处,是观想一切受,也即有漏的触觉都是痛苦。有些是苦苦、有些是变苦、有些是行苦,但都离不开痛苦。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如幻

6、如梦。密宗与小乘恰恰相反,认为痛苦不是受的本质,受的本质是快乐。但此处的快乐,并不是一种感受,而是远离一切变化无常,远离一切轮回过患,所以叫快乐。但这是密宗的最终极见解,前期的密法修行人,也要修有漏皆苦,即四外前行的轮回痛苦等修法。第三,心念处为什么要观心无常呢?因为我们会对自己的精神产生我执,所以要对精神修念处。小乘佛教的心念处,是修心是无常。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修心是如幻如梦,密宗修心是本来清净、佛的智慧。但像无常这样的基础修法,大乘和密宗也要修,比如:密宗外加行的人生无常、寿命无常,不仅包括了心的无常,还包括了外在物质世界,与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无常

7、。大到春夏秋冬的变化,小到一秒钟的千万分之一的变化,都包含在心念处当中。第四,法念处法,即除了上述三蕴以外的所有内容。小乘佛教修法念处,是修人无我。在任何轮回涅槃的诸法上,不存在人我。大乘佛教不仅仅是修人无我,还要修轮回涅槃所有法都是空性的法无我。密宗修法念处的时候,不仅修一切都是空性,更是在此基础上,修诸法是佛的坛城,是无离无合、无取无舍的清净本质。其实,在《维摩诘经》等比较深奥的大乘显宗经典当中,也讲过密宗法念处的境界,所以这并不是密宗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做法。任何一个修行人只要按照密宗的修法去修,都能达到此境界。密宗的四念处修法非常具体,修行方法

8、、修行次第都讲得很规范、很清晰。在内外加行里面,已经包含了人无我、法无我等在内的所有四念处的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