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

ID:28667621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_第1页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_第2页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_第3页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_第4页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内容提要: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主要是侧重对西方信用合作思想的传播,不仅对于信用合作社经营方面有系统的阐述,对于信用合作组织的属性、功能、组织完善方面则尤其重视,这是信用合作组织在我国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关键词:于树德信用合作思想传播一近年有关信用合作思想研究情况今年研究成果与信用合作思想传播有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近代合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研究,被放大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一部分。陈意新指出,从晚清到1920年代中期,西方合作主义思想被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成为取代激进共产主义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竞争的一条社会改良道

2、路。虽然这些知识分子最后在国民革命的初澜中终结了他们对合作主义的宣传,放弃了改良的道路,但他们与国民党人的互动是后来国民党政权采用合作社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也受到合作主义的影响,这是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合作社运动的历史渊源。为什么近代西方社会起自于社会基层的合作社运动在中国却最终演化成国家政权自上而下的农业经济政策?中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合作主义时做了怎样的创造性转换而使其更切合于中国的实际?为什么合作主义思想能吸引中国的各类领袖?显然,新文化时代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影响比我们已知的更为丰富,除了激进与自由思潮外还有温和改良思想的影响。而研究合

3、作主义的传播对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社会经济史都有意义,它可以让我们看到20世纪早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和领袖们试图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脉络。更有意义的是,这些合作主义的知识分子还使西方的合作思想在中国“本土化”、合作事业在中国变得“国家化”、合作事业在中国变得“政治化”。作者简介:孙建国,(1963-),河南省开封人,博士,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河南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所长。本文为《中国近代信用合作思想传播研究》一书中间成果。陈意新:《二十世纪早期西方合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赵泉民审视“主义”话语将之与20世纪中国合作经济思潮的兴起联系在一起

4、。西方的合作经济理念在20世纪上半期以“主义”话语的形式来到中国,并与当时的和谐互助、自由、平等等价值诉求为核心的社会思想相交融,形成了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思潮,意欲促成一场社会化的合作运动,推行西方的合作经济制度,改善平民经济,.---并由此奠定了政府在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但是,经济制度的改变能力是文化信仰历史的一个函数,这一点也就内在地决定了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土壤当中的合作经济制度,不可能在笃信“集体主义”而个体成员又缺乏自主独立性的中国社会得到很好的生长。合作社组织在20世纪中国的“异化”或多舛命运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赵泉民:《“主义”话语与20

5、世纪中国合作经济思潮的兴起》,《东方论坛》2005年第1期。其次,在信用合作运动实践方面的研究,华洋义赈会及华北地区成为一个相对集中的研究焦点。薛毅认为,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从事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该会比较成功地将西方合作制度引入中国农村,通过开展信用合作和金融合作,为把农民组织起来,吸引城市资金流向农村,促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该会在中国广大农村倡导并推动成立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合作社,成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组织转型与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薛毅:《华洋义赈

6、会与民国合作事业略论》,《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蔡勤禹、侯德彤研究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洋义赈会的信用合作试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陷入空前危机,华洋义赈会从改良民生目的出发,在河北进行信用合作试验。华洋义赈会秉承其“建设救灾”理念,从改良民生目的出发,认为建立信用合作制度,是缓解农村资金短缺的不二良法。于是,从1923年开始,该会在河北农村进行了一场信用合作试验,开中国大规模合作实践之先河。他们通过与银行联合提供贷款,部分满足了小农对资金的渴求,抑制了高利贷盘剥。华洋义赈会在试点中所创造的经验和引发的教训,予国民政府和关注农村的民间团体以借鉴。即

7、使在今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人们,也有很好地启发。蔡勤禹、侯德彤:《二三十年代华洋义赈会的信用合作试验》,《中国农史》2005年1期。刘纪荣《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近代农村合作运动——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为中心的历史考察》解析了华北农村合作运动情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整体上在逐步发展、壮大,运行基本良好;作为先后倡导与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两种外在的主导力量民间社会团体与国家政权,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交相更替;民间社会团体从最初的创导者地位逐步淡出,而作为国家象征的政府机构却几乎沿着一条与民间社会团体相反的趋势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