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

ID:28655129

大小:6.9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课件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诗词五首水调歌头一、新课引入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水调歌头》究竟有何魅力呢?二、新课讲解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2、一。二、新课讲解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被贬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不曾相见,他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没有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二、新课讲解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

3、几时

4、有?把酒

5、问

6、青天。不知

7、天上

8、宫阙,今夕

9、是

10、何年?我欲

11、乘风

12、归去,又恐

13、琼

14、楼玉宇,高处

15、不胜寒。起舞

16、弄清影,何似

17、在人间?转

18、朱阁,低

19、绮户,照

20、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21、长向

22、别时圆?人

23、有悲欢

24、离合,月

25、有阴晴

26、圆缺,此事

27、古难全。但愿

28、人

29、长久,千里

30、共

31、婵娟!quèqióngqǐchánjuān二、新课讲解疏通大意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

32、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词的上阙——对月饮酒。作者从对月的奇思遐想下笔,先写饮酒赏月,流露出作者内心郁抑、苦闷而向往天上、超脱尘世的心绪。但又不堪月宫孤寂清寒而眷恋人间,于是在月下翩然起舞,陶然自乐,因而想到天上哪有人间这样的乐

33、趣。终于战胜了超尘出世的消极念头,从幻想中回到了现实中。在这里作者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

34、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词的下阙——对月怀人。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一经否定,对亲人的怀念就更加深切。当月光悄悄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窗口,照着房中未能入眠的人时,作者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为何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加深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也

35、是难免的,进而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把全词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感情,借骨肉离情体现出全缺观念。“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体现了苏轼豁达的心胸

36、与乐观的心态。二、新课讲解深入探究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内涵。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三、归纳小结这首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