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32774
大小:9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2
《论罗从彦道德修养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罗从彦的道德修养观周建昌引言罗从彦(1072一1135年),“字仲素,沙县人,以累举,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初卒。淳祐间追谥文质”《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四·豫章文集·提要》,第一页,以下简称《豫章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发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5本,第641页,以下简称“景印本”。,俗称豫章先生,《四库全书》收《豫章文集》十七卷卷首有《年谱》一卷不计在内,卷一《经解》有录无书,实止十六卷。。他“上承伊洛、龟山之统,下启延平、晦庵之传,斯文一脉,万世是宗。”《豫章文集》,序,第二页,景印第643页。张泰(明
2、成化年间沙县知县)序。康熙版《沙县志》也称罗从彦“上传伊洛,下授延平,斯文一脉,万古是师。”是北宋著名的儒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与杨时(1053-1135年)、李侗(1039—1163年)和朱熹(1130-1200年)并称为“延平四贤”前三位又被称为“南剑三先生”,“他们是闽学的先驱,也是洛学与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人物。他们递相授受,致力于二程洛学的传播与阐发,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作了必要的准备。”见刘树勋主编:《闽学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7-88页。。罗从彦“自幼即不为言语文字之学,及长严毅清苦,刻志求
3、道。”清·朱轼、蔡世远订:《历代名儒传》卷之五,罗从彦传。对学问“潜思力行、任重诣极。”《豫章文集》,序,第一至二页,张泰序,景印第642—643页。由于他的儒学造诣极高,后被配祀孔庙,受到历代官府和学人的推崇。罗从彦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修养”一词,第一次正式使用的人就是罗从彦师长的北宋理学家程颐(1033-1107年)的哥哥程颢(1032-1085年)就是罗从彦老师杨时的老师程颐的兄弟。罗从彦的思想就师承于二程,他认为“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近思录》卷二)也就是说,修养关乎
4、人之生命、国之繁荣及人生理想。修养十分重要,那修养是什么呢?古语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修养就是通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等途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养观上,罗从彦继承了儒家传统的“由己及国”的渐进修养模式和二程“主静”见程颢的《近思录》卷一。“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之主张,在修养方法和修养观念上主张“静处观心”,在行为道德上主张“操存养性”、政治道德上主张“名节忠义”,其主张颇为独到,值得我们借鉴。一.静处观心罗从彦继承了二程洛学的静修思想,主张静以修德
5、、清心静守、谨初善道。在对道德的认知理论上主张由内而外的内修,力求探知“未发时作何气象”,属内倾的意识修养观,在修养方式上主张“静坐”,在修养内容上主张以“圣人之学”和二程之学为主。他的内向性修德观与朱熹外向性修德观颇不相同,但内修和外修作为道德修养的两种,都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1.静以修德道德和品行的修养需要方法的支撑,没有方法犹如过海没船一样,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在修养方法上,罗从彦主张以“静”修德,“静”以养性。他在一诗中这样写道:“静处观心尘不染,闲中稽古意尤深。”《豫章文集》卷十三,第一页,《观书有感》,景印第75
6、4页。在他看来,只要安下心、静下神,平心静气,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去探究大千世界,“奥理”才有可能获得,反之则不然。此处“静”字,外则为客观环境,内则是精神、心态和心理。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环境可以通过心理的调节加以控制,心静,环境再不静,也不能阻止自己对道德品行的修为,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外部的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只有从内心修养出发,才能达到真正的“静”。在修养中,修者不应片面以外部环境的“静”为条件,以为没有“静”就求不到“善”;更不应以环境为由,借以降低自己对高尚道德和品行的修养,面对着嘈杂的环境
7、,修者应学会改变自已的心态,以安静、闲适之心来探究世界、认识世界,切不可浮躁不安,更不可为世俗浮华和虚夸所累,为追求真理,荣华、富贵、荣辱甚至性命都可以抛弃。朱熹说:“罗仲素先生都是著实仔细去理会”,又说“罗公清介绝俗,虽里人鲜克知之。”《豫章文集》卷十四,第十页,景印第763页。罗从彦的这些行为,都与其本身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要修“圣人之学”,要悟出圣人之理并非易事,非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耐心仔细的研究精神不可。既然要静下来搞研究,则必须避居一处,冷静思考,因而失去了与乡里亲友的联系,造成了“里人鲜克知之”的后果,这是自然的,也是其
8、“靜处观心”所导致的结果。“心源寂静映寒潭,每欲操存更养涵。”《豫章文集》卷十三,第五页,《再用韻送延年》,景印第756页。罗从彦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志载,学成之后的罗从彦在罗浮山“静坐三年,以观天地万物之理。”《豫章文集》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