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品评教案

古诗品评教案

ID:28630668

大小:17.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2

古诗品评教案_第1页
古诗品评教案_第2页
古诗品评教案_第3页
古诗品评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品评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古诗品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

2、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

3、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  4?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5?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

4、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

5、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

6、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二)学习《望洞庭》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

7、讨论。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  ②《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

8、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5?指导朗读,背诵。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1?读了这两首山水诗,你有何感受、  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分别以西湖、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