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29543
大小: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2
《白少祖六上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6、《开国大典》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能写出课文梗概。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
2、、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开国大典录像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通过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8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
3、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1、板书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2、自由读课文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a、检查生字词掌握情
4、况。(给带点的字注音)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b、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c、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观看视频,了解当时的一些情景看视频自由谈话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2、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认读文章中的生字词语8三、自学文章,把握大意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5、。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小组讨论:1、明确要求,有目的学习2、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8四、朗读课文五、作业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
6、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
7、的地点排列……)集体交流自学情况小组间进行课文朗读并进行朗读汇报1、轻声读文,用笔画出文中的相关词句。2、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个人感受8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3)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