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17817
大小:19.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2
《冬至的随感日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冬至的随感日记 一 我不知道怎样面对冬至。 冬至这天对我来说是伤心日。父亲是冬至这天正午离开的。那天的阳光,那天的蓝天,那天看不见寒冷的空气,每年都一模一样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如果没有冬至,就没有我的亲人的离去,对吗?如果没有冬至,就没有什么提醒我伤心的时候,对吗?如果没有冬至,冬天会不停脚地走下去,季节会保持一个色彩,日子会按一个节奏每天缩短白天、延长黑夜、直至终极吗? 二 该来的总会到来。该去的总会离开。
2、 宇宙的平衡,世间的中和,人生的不偏不倚,都在冬至这天最后那一秒呈现。是的,当把这一刻凝固、延迟、显微并放慢镜头播放的时候就能看到,它处于一年最微妙的时刻,这一刻它实现了由长变短与由短变长的交换,这一刻它实现了阳生阴亡的转换,这一刻它金鸡独立于平衡中点、表现出最美的容姿达到至纯至善的和谐交集。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
3、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想什么重要吗?重要之处是如何理解世界、认识现实、和悦生活、调整态度;不重要则是因为无论如何理解、认识,抑或无论怎样的态度都改变不了客观现实,不能阻拦来的与去的、让你快乐的或者叫你沮丧的、引你辉煌的或者诱惑你贪婪败落的。 态度决定客观世界。良好的、正面的、坦然的心态可以看到更多好的、美的、善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溶入世界;负面的、局促的、恶毒的心态决定了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污浊的、腐烂的因而自绝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偏离轨道,只有下轨或者停顿,不会有其他选择。 世界决定态度。每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既所谓态
4、度决定世界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物质客观世界,既我们存在的环境。某种环境中会有某种环境中产生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作用于生活的时候,便是世界决定我们态度的时候了。 三 冬至之至,倒是很有讲究的。至善至美,难道是说冬达到了最好最盛大的时候?至为到达,冬到达了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到了变化的节点上。对啊,它是知至知止啊!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有一个顿点、起点,然后再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冬至难道不是这样,把季节的精神整顿一下,再次振奋而行吗?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
5、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抵达始终是个顿号,前行才是永恒真理。如果把北方的冬区分一下,应当分别以冬至、立春为界,裁成3块。冬至后分别是入冬、深冬,立春之后到清明可算得上是出冬。这些年的冬有些混沌,说是厄尔尼诺闹出的暖冬。暖冬就不清明--初冬与深冬、深冬与出冬有时候看不明白,当冷不冷、当暖不暖,当雪无雪—这几年雪已经稀罕,无论什么时候来的,来多大的,别说孩子了,连大人老人都欢欣鼓舞,连说“好冬好冬”。今年的初冬是
6、好的,标志就是来过两场雪。雪不大,覆盖了地,雪影停留在权桠上有那么半天。那天的喜悦,连一身燕尾的乌鸦叫声里都听得出来。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间,我已在学生会工作了一年。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然而这就是生活,过于平淡倒显得无味,酸甜苦辣俱全方能体现出人生的多彩,方能值得回味,方能使人进步!学生会的老师就像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他(她)们慈爱而又严厉,老师们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学习,教会我们工作。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我们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然,每年真正的冷应当以冬至为起点、在深冬阶段,冷在“三九”嘛!冬至之至,是到了冬表达真正内涵的时候了吧。寒冷在衣衫单薄、清汤寡水
7、的时代实在是灾难,至今膝部遇寒就疼在提醒我读书时代寒冬留下的伤痛。当时正好课本上有白居易《卖炭翁》,读到“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时,虽然教室里只有两只光冒烟不着火的炉子全身寒冷,但我的心愿与卖炭老翁一样,多希望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他那一车好炭能卖个好价钱,好解决一下“身上衣裳口中食”。当然,我们看到的是不堪想象的一幕,“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