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

ID:28587858

大小:163.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1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_第1页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_第2页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_第3页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_第4页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试验方法-拉伸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拉伸試驗一、實驗目的測定材料的彈性係數、降伏點或降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以及斷面縮率。二、實驗設備(1)萬能材料試驗機(圖一)。(2)伸長計(extensometer)。(3)標點刻度器(標點距離50mm)。(4)游標卡尺(精度0.05mm)。三、實驗材料低碳鋼、黃銅。圖一:萬能材料試驗機四、實驗原理本試驗使用如圖一所示之萬能試驗機,其最大荷重為20噸。利用該試驗機進行拉伸實驗,以得知材料之基本性質。將材料試棒裝上試驗機後,施加荷重時材料將產生伸長量。把對應每一荷重的伸長量記錄下來後,可得圖二所示之荷重─伸長曲線圖(load-elon

2、gationcurvediagram)。進而計算出該材料的降伏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及斷面縮率,並且利用伸長計(extensometer)測定金屬材料之楊氏彈性係數。6參考圖二:曲線1是典型的低碳鋼之荷重─伸長曲線圖,P點為比例限,E點為彈性限,Y1點為上降伏點,Y2點為下降伏點,Y1至Y3間為降伏伸長。假如在試棒表面磨得很亮之情況,到達Y1時,試棒之一部份會出現塑性變形之區域,即產生Ludersband,而隨著降伏進行,此band漸漸擴展,到達Y3點後此band會擴展到試棒全面。此後進入加工硬化區域,到達最大荷重M點後試棒發生局部的斷面

3、積收縮,稱為頸縮(necking),而在Z點破斷。曲線2為銅、鋁等非鐵金屬的荷重─伸長曲線圖,沒有明顯的降伏點,工程上常以殘留0.2%永久變形所對應的應力定義為其降伏強度。由此結果可計算出下列數據:(1)降伏點=PY1/A0(kgf/mm2)PY1:曲線1點Y1之荷重;A0:試棒之原截面積(2)降伏強度=Pε/A0(kgf/mm2)Pε:曲線2點C所對應的荷重(3)抗拉強度=Pu/A0(kgf/mm2)Pu:最大荷重M點之荷重(4)伸長率=(L'-L0)/L0×100%L':試驗後試棒兩標點間之距離L0:試驗前試棒兩標點間之距離(5)斷面

4、縮率=(A0-A')/A0×100%A0:試棒之原截面積A':試棒拉斷部份之最小截面積圖二:荷重─伸長曲線6本試驗將在拉伸的同時,利用伸長計測得金屬材料的荷重─兩點延伸曲線(load-gagelengthelongationcurve),再由該曲線求得彈性係數(modulesofelasticity)。伸長計係利用differentialtransformer,將試棒所測得之伸長量變化轉換為具有高感度及高精度之電量。將伸長計夾於試棒上,使其位移方向與試棒之應變方向同向,其即會將試棒之應變轉換成精密之電量改變。一、實驗方法1.準備試棒(1)

5、在試棒平行部,用標點刻度器刻劃兩點距離(標點距離50mm)。(2)用游標卡尺測定試棒標點部份及中央部份之直徑。測定直徑時需測定互相直交的兩個方向,測定到規定尺寸的0.5%之數據。例如:若直徑為12.5mm,則12.5mm×0.5%=0.0625mm,即測至0.05mm(1/20mm)之程度即可。請記錄於表一內。2.試驗機以及電腦之準備工作(1)進入電腦內之〔萬能材料試驗機測試程式〕。(2)打開試驗機開關,並選擇〔自動控制模式〕。(3)打開油壓幫浦並進行熱機程序約10分鐘。(4)利用〔聯板上升〕鍵將上聯板(crosshead)上升至超過機台

6、底座之紅線位置後,按下〔聯板停止〕鍵固定上聯板,以排除機台底座之摩擦,6並扣除上聯板之位移量。(1)利用〔down〕鍵降下中聯板。(2)將伸長計裝置於試棒刻劃之兩標點位置。(3)利用上聯板之夾頭固定試棒之上自由端。(4)利用中聯板之夾頭固定試棒之下自由端。3.試驗(1)於測試程式中,選擇〔兩點延伸模式〕進行測試。(2)按下〔機台停止〕鍵切換為主測試畫面。(3)按下〔測試精靈〕鍵,系統程式將逐步提示使用者設定測試所需的資料。(4)按下〔測試〕鍵開始測試。(5)在超過降伏點後,機台將維持固定荷重,於此時將伸長計自機台上取下。(6)按下鍵盤上之

7、〔End〕以及〔F12〕以改變機台為定應變拉伸模式,繼續將試棒拉斷。(7)試棒斷裂後,試驗機將停止動作,並要求使用者輸入標距之拉伸長度及斷面積。由試驗機上取下試棒,再按下〔復原〕鍵將機台歸回零點。(8)按下〔存檔〕鍵儲存檔案。(9)列印實驗所得之〔荷重─位移〕與〔荷重─兩點延伸〕兩圖。64.量測並觀察拉斷試棒(1)將試棒之斷口緊密接合後,量測兩標點的距離及直徑最小部位的截面積,並記錄於表二。(2)觀察試棒之拉斷位置及其斷面形狀(Cup&Cone或是平整斷面)。一、實驗結果表一:試驗前的試棒測定試棒種類直徑之平均值D0(mm)截面積之平均值

8、A0(mm2)標點距離L0(mm)低碳鋼黃銅表二:試驗後的試棒測定試棒種類最小斷面直徑之平均值D’(mm)最小截面積A’(mm2)標點距離L’(mm)破斷處之破斷面狀態低碳鋼黃銅表三:試驗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