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

ID:28587753

大小:70.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1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_第1页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_第2页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_第3页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_第4页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答案⑴唐太宗⑵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⑶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⑷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2.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问题: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答案⑴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⑵杜甫《忆昔》⑶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戒奢从简对外开放。这些改革措施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问题⑴材料二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

3、方式是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答案⑴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⑵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⑷分科考试选拔⑸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4.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日本书记》材料二课本30页图。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⑵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

4、东渡到这个国家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在这个国家设计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一书明珠答⑴日本、遣唐使⑵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日本的城市和铜钱样式也和唐朝的相似。⑶鉴真、唐招提寺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问题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答⑴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6.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5、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问题⑴这是谁的诗⑵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答⑴王安石⑵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⑶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⑷元旦7.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⑵诗的意思是什么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答⑴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8.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课本57页图“

6、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答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9.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6�7�6

7、�7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6�7�6�7。”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⑴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⑵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