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

ID:28566450

大小:10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1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_第1页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_第2页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_第3页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_第4页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潮来风信正征帆远天际——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评析及试题带给的“教”“学”的启示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  曾求生广东省率先吹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号角,如一轮浪潮,风生水起,推动着新课改前行。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呈现出亮丽鲜活特色,渗透的新课程理念,不乏创新力作,尽管有洄浪逆波,但并不衰减其振奋人心的魅力。所以,高中历史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把握方向,顺波逐流,才能扬帆天际,鹏程万里!现在,我拟将试题逐一评析,同时将试题带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启示提醒于下,不知以为然否?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

2、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评析:此题答C。孟子这段话出自《滕文公上》,全文如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段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划分田界不公正,井田(的面积)就会分得不均匀,作为俸禄的田租就收得不公平了,因此暴君污吏必定要搞乱田地的界限。

3、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内容上看,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因而排除A、B、D三项。启示:战国时期的孟子在政治上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而实施仁政的经济基础就是“制民之产”,保护小农经济,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小块土地,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个人认为,孟子这种思想,对于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依然具有一定意义,“仁政”不能空谈,让普罗大

4、众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安宁稳定、日益富强。新课程教材并没有提到孟子的经济主张,学生可能没有这样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告诫同学,对于此类试题必须针对题目提供材料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不可凭空臆断。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评析:此题答D。宗法制盛行于西周,终结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它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巩固集

5、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察举制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实施,到曹丕行九品中正制结束。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确立的中央官制。而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考察并任定祖上的官爵与门第,作为用人依据,这是汉朝尤其是东汉,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用人标准。但用人考察门第和官爵这种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答科举制的推行,这就有点以论代史,想当然了。谱碟(包括家谱和官谱)兴衰与这一时期士族势力消长紧密相连。家谱是适应世家大族式家族和门阀士族制度的需要而兴起的,家谱尤其是官修的家谱是选官和通婚的依据,所谓

6、“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新唐书》卷一九九柳冲传),“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郑樵《通志》卷二五《氏族略序》一《氏族序》)隋唐废中正、兴科举,朝廷用人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不再完全依据士族的门第出身,士族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权,士族这个头衔只是一种社会身份的体现了。因此家谱也不再具有从前据以选官、品人的作用了。可是唐初还屡修家谱,而且声势很大。究其用意,主要是唐太宗等人企图以唐朝皇室和功臣为主要成份,培植一个新的士族集团,用以代替山东士族和东南望族的旧士族集团,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巩固唐王朝的

7、统治。这个新培植的士族集团,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上的确认,就必须写到家谱中去。在唐末五代,随着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的瓦解,维系它们的统治的家谱和谱学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被送进了博物馆。那种专门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研究人们血缘世系的官修的家谱,藏于官府的正本,即人们据以选官和联姻的天下望族谱,因为长期战争和频繁的改朝换代,大多毁于战火。后唐时豆卢革说,朝廷选官,据以考查世系的“文书不完”(《新五代史》卷二八豆卢革传),就是指的家谱已经残缺散佚了。所以,官府设立谱局现象的消失,士族势力衰落是其主要原因。再说,科举制度在唐代每

8、次录取的士子,一般都不超过二、三十人,咸亨四年的录取额为79人,就算最高的了。宋代一般录取额为一、二百人,有时也在五百人以上,宣和元年的805人则为破记录的突破,这离唐代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了。在唐代,还有少量因科举致仕的官员投靠高门大户现象,可见,科举制度摧毁士族力量十分有限,谱学的衰落是士族衰亡所致,科举制度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