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

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

ID:28556353

大小:78.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1

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_第1页
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_第2页
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_第3页
资源描述:

《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防车辆玻璃有雾的那点事如何避免车窗起雾呢,专家为我们做了解答。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就会在车窗表面形成结露,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前风挡起雾现象。在车窗两侧出现一定的温差,温度低的表面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周围环境的蒸汽压时,水汽就向玻璃表面聚集,并以微小的水珠形式渗析出来而形成雾汽。如果露点温度高于零摄氏度,则形成结雾现象;如果露点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则变成结霜。喷涂防雾剂等预防法。将少许除雾剂喷于汽车玻璃窗上,再擦拭干净,即可除去玻璃窗上的污垢、斑痕。在擦亮玻璃的同时,在玻璃上形成一薄层透明的保护膜,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结而形成的雾层,特别适用

2、于寒冷的冬天。可以替代防雾剂还有洗洁精,肥皂水、甘油、酒精或盐水等待晾干后再用麂皮或柔软的干布擦净多余纤维,它能在几天之内保证车玻璃不会蒙上雾气。空调制冷法。利用空调制冷除湿功能,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去除雾汽。当夏天特别是多人进入车内以后,没有及时开空调,人呼出的气体湿度较大,很快前风挡就会结雾了。这时可打开空调向前风挡吹冷风,利用空调除湿功能,稍许即可除去前风挡上的雾汽。但是如果湿气过大,利用空调效果不明显时,可稍微打开一点车窗,使之快速降低驾驶室内的湿度。当然也可以和空调相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快些。空调暖风法。利用降低温度差的方法去除结雾。冬季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

3、温度提高,降低车窗玻璃内外表面的温差,可及时防止前风挡玻璃的雾汽过重,但有一点说明,后面和侧面的玻璃温度升得慢,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去除全部的雾。注意: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空调,空调打开,有利于除湿;空调温度控制不要处于最冷位置,否则长时间除霜风挡玻璃外侧容易起雾。“天气变冷,前几天连着下雨,又潮又冷,前挡风玻璃起雾,我都慌死了。”家住椒江的郭小姐刚买车不久,每天还要开车去路桥上班,面对这个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老问题,她手足无措起来。“我只好打开冷空调对着玻璃吹。可大冷天的再开冷空调,自己也跟着受凉,这总归不行啊。”记者了解到,车窗起雾的原因就是“内热外冷”,车内外温差较大时,车内乘

4、员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时就会凝结成水汽。这是老问题,却不是小问题,行车视线一旦受阻,几秒钟内就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冷雨天除雾必不可少。用干布或纸巾擦优点:立竿见影缺点:费力,不安全,擦过后留痕最原始的办法,就是直接用干布擦拭玻璃。这种场面想必不少市民也见过:老司机们常备一块毛巾,趁着红灯停车时就使劲擦玻璃。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费劲,擦拭过后玻璃上还会留下痕迹,而且很快又会起雾。假如一边开车一边擦还容易导致事故。网友Uranus1126说自己提车后的第一个下雨天,副驾驶座上的他就是这样帮司机老婆擦玻璃的,“可最后还是跟别的车刮擦了”。用热风吹优点:不用分散注意力缺点:起效慢,其余

5、车窗照样雾气重重第二种方法是用热风直接吹。但这种方法起效相对较慢,而且车辆行进中刚打开热风时,前挡玻璃上的雾气反倒越来越大,要等十来分钟后玻璃才会渐渐清晰。网友“园内先机”建议热车后立即打开热风,一开始用25℃以上的“高温”先吹,雾气消失后再慢慢调低温度,控制在22℃左右。洗洁精配合干布擦优点:预防效果好缺点:要提前处理车主韩先生很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就“冷天除雾”这个问题,他上网搜集了不少材料,并试验过“洗洁精配合干布擦”这个方法,效果还不错。选个晴天,拿厨房用的洗洁精兑水(1∶6左右),用海绵均匀涂抹于车内玻璃上,等干了后用干布擦干净,不要留痕迹。一般情况下效果可持续半个月。一

6、家4S店的售后工作人员黄宝华告诉记者,这个方法有可行性,因为洗洁精中含表面活性剂,它可改变水的表面张力,使雾滴迅速凝结成大水滴,能起到防雾效果。“不过,这个属于预防性措施,必须事先处理,如果等到发现起雾再来弄,就已经来不及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