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与电功教学设计

电能与电功教学设计

ID:28545316

大小:4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2-10

电能与电功教学设计_第1页
电能与电功教学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电能与电功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1电能、电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重点与难点1.重点:电功的意义,电功的计算。2.难点: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教具:多媒体、学生电源一台、电流表、电压表及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秒表、不同的小马达两个、细线两根(每根约1m)钩码一

2、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假如现在生活中没有了电,生活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回答电的重要性,从而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一)、电功与电能的概念1.演示:(1).将一粉笔头静止从高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2).用手拉着一个用线系着的钩码,使钩码上升。提出问题:1.这两个现象中有没有做功?各是哪个力在做功?2.做功过程中有没有能的转化?各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得出结论: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的多少可以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2.展示吊灯、电饭锅、电风扇等三个用电器(1)提出问题:它们工作时都产生了什么能量?都消耗了什么能量?(2)归纳: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可

3、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多少就是消耗电能的多少。3.展示霓虹灯、电磁炉等6幅图片问:这些设备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什么能量?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或机械能?(二)、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说出猜想结果和依据,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猜想:(1)一个手电筒和一台21吋彩电工作时电流差不多,工作相同的时间,哪个消耗的电能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做的功多?(2)家庭中,一盏电灯和一台空调工作相同的时间,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做的功多?(3)为什么我

4、们提倡人走灯灭,夏季把空调的设定温度调高一些?引导学生说出电流做功可能与电压、电流及通电时间有关。2.设计实验提出问题:(1)探究过程中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2).如何衡量电流做功的多少?(3)按照你的思路,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可通过用电器工作时得到的内能、机械能的多少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串联起来;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并联起来。

5、出示小电动机,引导学生通过电动机通电时把钩码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最后表格确定如下:实验次数电压/V电流/A钩码重/N通电时间/s钩码被提升的高度/m1234563.进行实验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师进行指导,特别要求学生注意两电表量程的选择.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不改变电压和电流的条件下,改变时间,探究电功与时间的关系(2)将两个电动机串联,探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3)将两电动机并联,探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4.分析与论证组织学生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1)在电流电压一定,通电时间越长,钩

6、码升高的越高,表明电流做功越多。(2)在电流及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钩码升高的越高,表明电流做功越多。(3)在电压及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钩码升高的越高,表明电流做功越多。(三)、电功的公式精确试验数据表明:电流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成绩。即强调各物理量的单位:U伏,I安,t秒,焦1J=1V*A*s=1N*m三、课堂小结: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学会了哪些方法?四、布置作业:《能力》第一节板书设计电能与电功一、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多少就是消耗电能的多少。二、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电压和电流相同的条件下,通

7、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2.电压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3.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压越大,电流做功越多。三、电功的公式: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1J=1V*A*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