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41339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1
《晨光文具的渠道营销之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晨光文具的渠道营销之道2011-8-1015:56
2、675次阅读
3、1次评论
4、来自:创业邦分享到:-- 他和黄光裕一样,十几岁就从潮州出来闯世界,但他控制的渠道数量远远多于国美电器;他卖的是单价极低的文具,但年营业额近20亿元,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他手下只有60人的渠道运营团队,却通过“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控制着全国5万多家经销商,他的目标是做文具行业的7-ELEVEN。他叫陈昇明,晨光创始人。 一个午后放学时间,上海市致远高中对面的晨光加盟店主韩叶忙活生意之际却迎来一位神秘贵宾。“大人物”的到
5、来令她又惊有喜,喜的是自己从未谋过一面的“大财神”突然降临到自家店中;惊的是自己却没来得及做任何接待工作唯恐怠慢客人。神秘人物是韩叶文具店的特许商——晨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晨光)总裁陈昇明。 致远高中的师生跟韩叶聊天时言必称“你们晨光”,这让她感觉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幼师出身的她回想起2009年初来上海一无所有,做小生意维持生计,两月之内店面招牌连续更换三次,由最初的水果店转成简陋的文具店,再变更为现在的“晨光”连锁店。 现今,韩叶已经开了2家晨光连锁店,还经常能从一些企业、学校等单位获得办公
6、用品采购的生意。她至今依然特别感激晨光专门派商务车把紧急采购来的800个文件夹第一时间送达店中,为这桩生意的成交解了燃眉之急。“企业大批量采购办公用品也不能直接找厂商,只能通过我们加盟店签单,这是晨光对我们加盟商的保护政策。” 在加盟商眼中,陈昇明确实是一个“神秘大人物”。曾给晨光做过多年营销顾问的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说,他亲眼见过一位加盟商像迎接“中央首长”一样毕恭毕敬地给陈昇明拎包。 “他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渠道出身的老板,全国上万名经销商都不是靠他发工资的,但是又都百分之百替他干活儿!”
7、华杉说。 目前,晨光在全国有28个分公司,在1600多个城市设有二、三级分销商,超过50000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增长最为迅猛。 华杉说他和潮州人特别有缘。他与弟弟华楠在2002年创办华与华,2004年开始与晨光合作,竟发现对方也是兄弟创业:弟弟陈昇明创业之后,把在老家做乡镇领导的陈昇贤拉来帮忙;而与晨光结束合作之后,华氏兄弟又与深圳的齐心文具展开了合作,对方也是兄弟创业,同样来自广东潮州。 “不要往潮州人的基因上去联想,在我看来没半点关系,”华杉说,“陈家兄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十几年就做那么一支笔。
8、”华杉说曾有无数投资人希望让他帮忙引荐给陈家兄弟,但都被他直接回绝了,原因很简单,晨光不缺钱,陈家兄弟对外部投资不感冒。所以晨光是中国少有的尚未被资本洗礼的隐形冠军之一。 陈昇明要把文具“杂货店”改造成品牌“正规军”,让西藏、青海、新疆等深居内陆的学生都能意识到买支五毛钱的圆珠笔也得识品牌,他的目标是打造文具行业的“7-ELEVEN”,把没有品牌、没有形象、没有灯光、没有道具,像杂货摊一样的文具店改造成商品陈列、产品结构定位,装修风格、灯光效果等都符合晨光统一形象的晨光品牌店。众所周知,潮州人的野心一向很大。
9、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陈昇明是个产品经理。他把我们带到一间样板间,抓起一把笔认真讲解:“不要看笔头上这一个小小的球珠,科技含量很高,整个笔头的制造过程有24道工序,车床设备比做劳力士手表的精密度还高,其实竞争门槛非常高。”陈昇明不赞同市面上所谓的“文具行业技术含量低”的观点。他又回头捏起一支黑壳的水笔,很自豪地讲:“K35是我们的经典产品,温家宝总理也是用这款笔的。” 晨光以造笔起家,目前产品定位主要分为两块,分别是办公用品和学生文具,两者间的比例各为50%。品类多、产品线丰富的学生用品已经成为公众品牌,
10、但陈昇明依然有烦恼:“目前市面上仿冒和假冒晨光的企业超过500家,每年在品牌维护上的投入巨大,真是困难重重。”晨光惟一能做的就是跟仿冒者赛跑。跟学生用品相比,晨光办公用品的品牌知名度则相对较低。陈昇明认为:一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因为办公用品市场庞大而分散;三是晨光并未像万宝龙那样把笔上升到奢侈品的定位,晨光是靠卖产品而非靠品牌附加值赚钱。 如华杉所说,陈家这哥俩都很能聊,作为弟弟的陈昇明最早进入文具行当,那年他才17岁。之后,陈昇明从一名普通的推销员逐渐成长为韩国、台湾等新潮文具的总代理商。代理品牌中较为
11、有影响力的是麦克美高品牌,但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这家知名度不错的公司却也难以摆脱倒闭的命运。上游厂家的倒闭,让陈昇明被迫思考转型问题:到底该向上游开工厂还是向下游开零售店?思考再三,陈昇明最终选择了开造笔工厂,对造笔一窍不通的他特意聘请专家,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他认为:“在没有任何品牌支撑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建制笔厂。” 最终,陈昇明选择制笔产业集中地上海作为自己的制造大本营,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