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

ID:28512225

大小:44.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1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_第1页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_第2页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_第3页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_第4页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设计1设计原则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

2、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迳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1]如:曲折溪流、河网、湿地、湖面等。选择地势低洼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2地形处理  河道挖方量很大,除堤岸用一部分土,结合湖面及景观的需要在适当位置营造局部区域内的微地形、

3、中地形和必要的大地形,且与周边的自然山体呼应,让畅游其间人远眺群山叠翠、近看碧波涟涟,城绿交融、回归自然。3方案  在满足雨季防洪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模拟自然风光,营造人工湿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集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知识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工程。由基础绿化、景观工程规划、交通游览路线规划和城市道路景观线规划组成。3.1基础绿化设计方案  植物景观设计注重以观赏性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绿叶)、各种景观(水、廊、亭、塘、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环境有机融

4、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  沿水体外侧建设200~1200m宽度不等的绿,植物随河道缓坡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旱地植物逐步交替;植物形态由低到高逐步演变。常绿和落叶结合的复层设计形成丰富的、生态效益很高的生态景观群落。主要绿化方式为: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如图1)。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泻洪渠,分布着如下几种植被类型。1.jpg(5.41KB)2010-7-2809:253.1.1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干屈菜等[2]。  3.1.2河滨苔草种群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5a

5、一遇水位线之间[2],用苔草、狗牙根构成单优势种群。苔草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内原有大量苔草、狗牙根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经过设计的苔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  3.1.3河堤疏林草地在5a一遇的水位线和20a一遇的水位线之间[2],用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枫树、楸树等乡土乔木,形成一个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  3.1.4堤顶行道树结合堤顶道路,种植行道树。3.1.5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栾树、垂柳、合欢、桑树、皂角等乡土植物构成密林,分割出内和外两个体验空间:

6、外是繁忙的公路交通,是外向型空间,内围绕内河湿地形成一个内敛的、环境优美的半封闭空间。  3.1.6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构成。  3.1.7公园边界繁忙的公路给绿地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法桐、臭椿等树种构成浓密的边界林带,使绿地有一个安静的环境。3.2景观工程·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百草园。开凿小运河通道把主河道中的水引入主题公园形成独立的水体景观。  3.2.1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都不做

7、防渗透工程,在原址地形底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湿地公园以静为主,以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局部穿插若干景点如渔歌唱晚、诗圣园、生态湿地园等。  3.2.2水景文化公园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水体空间具有开敞的视野,新鲜的空气,愉悦的鸟鸣,吸引着人们前往接近水滨,进行各种亲水性活动,包括静态的垂钓、驻留、观赏和动态的广场表

8、演、放风筝、戏水等。此方案以中国五千年的水文化史为主线,以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水利发明为载体,还原设计水排、秸槔、水龙骨、水转翻等水力机械,并结合历史名人等文化线索,结合悠久的水文化构成绿地景观[3]。全园可分4个景区:幽林听泉、枫台听瀑、亲水广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