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05147
大小:653.2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0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 2017.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2017.1注意事项: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数据和结论符合实际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通常情况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m/sC.人感觉到温水的温度大约为4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进入教室严禁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如图所示的四种
2、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4.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
3、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
4、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8.下列关于生活实际应用的描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拍照时,来自物体的光能够在底片上成像,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B.透过凸透镜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说明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C.通过放大镜观赏邮票起到放大的作用,说明凸透镜能成正立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
5、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11.下列图像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甲图乙图丙图丁图A.甲图可能是晶体的熔化图像B.乙图中A光是紫光,其外侧不可见光具有荧光效应C.丙图中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更容易看到碘的升华现象D.丁图表示物体此时处于静止1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D.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13.某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运动的平均
6、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该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B.24m/sC.25m/sD.50m/s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5.演奏钢琴时能听到声音是琴键敲
7、击琴弦使其▲发出的,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夜深后不能随意弹琴是在▲控制噪声。16.梅园里的红梅等花开了,游客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同一朵红梅花,原因是光的▲现象,红梅花能反射▲色光。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1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8.歼15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