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

ID:28500847

大小:18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_第1页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_第2页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_第3页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_第4页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表于华东师大《数学教学》(沪)2012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第12期)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听课及听课后的调查引发思考211400江苏省仪征中学花奎应市教研室的邀请,参加了市组识高三教学督导听课。其中,一位数学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让人深思。教学片段实录:教师出示题目(这是一节“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的复习课,课前教师已将复习讲义发给学生,此题复习讲义上例题):在斜三角形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角A;(2)若,求角C的取值范围。师:这道题考查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的知识,

2、这道题该怎么做呢?我们请学生A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生A:(1)由余弦定理可知,在中,又,,即,即有:(2)由(1)知,因为,所以,,所以角C的取值范围为师:你做得太完美了!你能告诉我们怎么想到的吗?(其实学生A做不是很完美,如在由转化得到,没有写明为什么两边可以约去生A(很得意):第一问目标要求A,因此我借助余弦定理边化角,从而得到关于角A的三角方程,就可以了;第二问由于目标需要求角C的取值范围,而条件给出关于角B、C的不等式。所以就想到借助消去B,得到关于角C的不等式就可以了。师:说得

3、太好了!同学们,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从老师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希望同学们没有问题,只不过形式上问问而已)这时,学生B疑疑惑惑地站了起来。生B:老师,我也是消元的,只是没有化成正切形式,化成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来做的,但是算出来的答案和这个结果不一样。师:答案肯定是。如果你也是消元处理的,那一定是你算错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看你的计算过程了。你课后再认真算一算吧!一定要提高计算能力呀!于是,生B茫然不解坐下,师就进行其他的问题讲解了。课后访谈调查:课后,我分别找到学生A和学生B。笔者问(对生A)

4、:你对你这道题解题过程满意吗?生A(很骄傲):还可以啦!笔者: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解题过程有不完善的地方吗?生A一愣:应该没有吧?!笔者:你在解第一问的过程中由转化得到,为什么两边可以约去呢?生A连连点头。笔者问(对生B):你发现了你的计算错误了吗?生B:没有!我都重做两遍了,总觉得没有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笔者:能让我看一下吗?于是,学生B让我看了他的解法。学生B解题过程如下:由(1)知,因为,所以,,即,即,所以角C的取值范围为我看了他的解题过程后,发现学生B解题过程中由化为扩大了角C范围,是

5、一个不等价变形的过程。我正准备引导他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时,他的前面学生C在旁边插话了。生C:我和学生B做法是差不多,但我的结果和老师的答案一样,真奇怪呀!学生B部分解题过程摘抄如下:,即,所以角C的取值范围为看了生C的解题过程后,我倒吸一口凉气,多么可怕的错误呀!同一个错误在一个解题过程出现两次。即将转化为也是一个不等价变形,真是错错得正呀!我有一种感觉,对于这道题,一定有不少学生存在问题。于是,我找到他班的课代表,请他收两组学生讲义给我调查统计一下。课代表共收了24份的讲义给我,我对这道题进行了

6、简单的统计。发现得到正确答案的有17人,得到错误答案的有5人,还有2人完全做错或不会;另外在17个得到正确答案中有5人解题过程不对,其中有3人和学生C所犯错误一样,另外2人过程更让人大跌眼镜。这两人部分过程摘抄如下:,即,又因为三角形是斜三角形,所以这两个学生不仅犯了学生B的错误,还误将斜三角形理解为锐角三角形了。唉!这道题评讲岂能如此草草收场!我的感想:笔者听了这节课及课后访谈调查,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总想说点什么!一.不要满足“第一答案”的安慰教师建立和引领着课堂气氛。作为动态教学的效果,需要控

7、制弥漫在课堂中的各种想法,这时是归功于教师自己还是归功于几十个学习者,是由教师决定的。我相信在课堂上,当教师仅是为了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时,而不是真正对学生的观点或想法感兴趣。聪明而不墨守成规的学生什么也不会说,通常较差的学生也不愿意回答,因为不希望被人发现他们不知道那个“唯一的”答案。因此,课堂上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寻找的应是学生不同的回答,而不是唯一的答案。这个信息要很明确,很多学习者认识到教师是真诚地对大量的想法和回答感兴趣,因此对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感兴趣,这会让学生们感到轻松自在。二.课堂重

8、视学生反馈信息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意识,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对教师来说,可使教师掌握情况,了解情况,改进教学,找出不足,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因学生回答问题不合预定要求,教师怕时间不够和打乱教学计划,不去分析学生的思维动向和心理状况,不去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想?这种想法是否带有普遍性?价值如何?没有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把自己或优秀学生的意见“灌输”给学生,其结果窒息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