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涨跌论债市.doc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

ID:2849829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_第1页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_第2页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_第3页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_第4页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以涨跌论债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以涨跌论债市――06年宽幅震荡,07年波动性将进一步加大高占军2006年12月21日盘点过去一年的债市,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2006年中国债市涨跌如何?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若分别考察指数涨跌和收益率高低变化,却又很容易使人迷惑:如用指数衡量,债市涨了,而用收益率测度,则债市总体跌了――二者似乎在同时讲述不同的故事。而实际上,对于2006年的债市,并不宜单纯以涨跌考量,在经过了“两起两落”之后,全年呈宽幅震荡格局,波动性比较大――这也就是指数和收益率指标之所以反向变动的真正含义所在。影响2006年债市的主要因素,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预期变化;二是股票市场走好

2、分流债市资金并影响回报预期;三是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致流动性过剩;四是金融机构改制上市后其行为模式因之改变。除此之外,市场的走势也打上了浓重的政策烙印: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四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定向发行央行票据、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和对投资项目的严格管控等。本文将回顾刚刚过去一年债市的起起落落,分析其运行轨迹及影响因素。展望2007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债券市场的波动性较之今年,将进一步加大。一、涨了还是跌了?比之2005年的“波澜壮阔”,2006年的债市经历了“两起两落”:年初先是惯性上涨,至3月中旬达到全年的第一个高点;随后便大

3、幅回落,持续的时间长达5个月之多;至8月初止住脚步后,又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反弹;自11月初达到年内第二个高点后,开始震荡下行――由此看,全年债市走势可谓阶段分明,两个低点分别为1月初和8月初,两个高点则分别为3月中旬和11月初。那么总体看,债市涨了还是跌了?若从债券指数的变化看,债市是涨了:中信标准普尔全债指数年初的点位为1104.11点,而年底(12月20日)为1119.51点,上涨15.4点,升幅1.39%。(参见图1:2006年中标全债指数走势图)图1:2006年中标全债指数走势图资料来源:中信证券数量化证券分析系统。单看指数,仿佛2006年市场走得还不错,若再看收益

4、率,则又不尽然。用指数能够大体描述全年的市场走势,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化,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一致性。以银行间国债为例,其收益率曲线头部明显上升,幅度平均达到35个BP,而中后端则有所下降,平均为11个BP,年初和年底的曲线恰在4年的期限点上形成交叉;银行间金融债券则是整个收益率曲线的重心均有上升,且上升的幅度较大,前端平均为55个BP,中后端则平均为20个BP。图2:2006年银行间国债和金融债收益率曲线变化图数据来源:北方之星债券分析系统。注:本图剔除了个别交易异常点,以客观反映收益率的变化。这样来看,如果用指数来描述2006年债市的表现,是涨的,而若用

5、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来揭示,则总体是跌的。指数和收益率指标反向变动的真正含义,实际上是揭示了当年债市宽幅震荡、波动性较大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从全年的债市起落中,所能够清晰观察得到的。二、债市的“起”与“落”2006年3月中旬之前的债市上涨,大体可以认为是上年度的市场惯性使然。然而,自3月份达到阶段性的顶点后,债市逐级下跌,利率的期限结构整体上移,并呈现出水平位置大幅提高,倾斜度变小,弯曲度不再明显突出的重要特点;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二级市场利差,经过此番调整后,也逐渐收窄,以至消失。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8月初。归根结底,是主导债市的力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一,2006年上半年

6、,货币、信贷和投资等各项指标持续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之下,市场担心经济热度增加,并促使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早在2月份,当时公布的1月份相关数据,便已引起部分机构的关注。其时正值市场狂热,众多参与者仍在热衷于抢券,搏取价差。自3月中旬开始,央行开始加大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收缩流动性;而4月下旬上调贷款利率、7月5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均可视为此系列调控手段的自然沿续。第二,周边市场表现良好,对债市也产生很大冲击。2006年股票市场一路高歌,吸引了大量资金介入。沪深交易所股票开户数大增,客户交易结算保证金显著提升,以及居民储蓄存款增量迅速减少,均是直接写照。

7、随后,6月5日中工国际上网发行,标志着事隔一年多之后,IPO终于开闸,股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再现,促使相当部分原本沉淀在债市的资金,转战新股申购市场。大致算来,去除申购资金成本,连续申购新股的年收益率可达10%,远高于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水平。结果,股票一、二级市场机会的次第出现,导致大量债市资金分流。第三,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变化,则与不同债市主力机构的动向直接相关。在此阶段,债市虽然总体下跌,但中、长期债券下跌的幅度较之短期品种,并不算大。归纳起来,商业银行对中期品种的偏好以及保险公司对中长期品种的喜爱,帮助债券收益率曲线的中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