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牛虻人物性格变化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号:2008211000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牛虻》中人物性格变化分析及人物性格变化所隐含的意义学生迟巧丽指导教师张亮副教授年级2008级6班专业英语教育系别英语教育系学院西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论文题目《牛虻》中人物性格变化分析及人物性格变化所隐含的意义学生姓名迟巧丽指导教师张亮副教授年级2008级6班专业英语教育2012年3月-..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
2、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课题来源:导师指导下自拟题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英国小说《牛虻》译介到我国后,以多种艺术样式进行传播。这部小说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亚瑟的个人私密生活,他的爱情、他的父子关系在革命斗争的激烈冲突中经受了痛苦的磨砺,给革命时代的中国读者以充分的思考空间。伟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在没有理解人的弱点的情况下,我们永远不可能充分理解人的力量,不能恰当地尊重和欣赏人的畏惧、倒退和防御的力量
3、,学会尊重和理解这些力量。如果我们能像马斯洛所希望的那样,学会恰当地尊重和欣赏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倾向并存的那些畏惧、倒退、防御和保险的力量,学会恰当地理解这些力量在人格构成中的作用和意义,那么我们对人性真实性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充分和全面。对伏尼契的长篇小说《牛虻》的人物性格变化分析使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诸多文学作品中,从来没有一个小说家将自己笔下的英雄人物赋予那么鲜明的人格弱点。她不仅为世界文学人物长廊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而且也为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蓝本。本课题拟从人格心理学的视角对牛虻
4、及其他人物性格变化来分析,从而使读者能够在理解人性弱点的情况下更为充分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对《牛虻》的重新认识拓展我们的审美视野,尝试新的审美感悟,积累新的审美体验。 意义:牛虻坚毅、刚勇的形象鼓舞了人们为争取自由、和平和祖国统一所作的正义斗争。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列宁非常喜欢《牛虻》,赞赏牛虻的坚忍精神、赞扬牛虻的坚强意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受到过牛虻精神的鼓舞。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很多读者也喜欢《牛虻》,崇拜牛虻的品质和毅力。《牛虻》通过一系列
5、生活画面和斗争场面,用丰富的细节,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封建王朝统治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斗争,歌颂了参加斗争的意大利青年党人。正如耶·叶戈洛娃序中所说:“牛虻——是前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间意大利革命志士的英勇的形象。”伏尼契以热情的笔触歌颂了意大利革命者的英雄品格,描写了牛虻视死如归为和平自由、为独立的意大利共和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展现了牛虻曲折艰难的成长过程。牛虻典型形象的塑造显示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功绩。-..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1953年《牛虻》被翻译成中
6、文,引进到新中国,在当时,《牛虻》几乎受到中国所有年轻人的欢迎,被一代中国人当作是革命小说的经典。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译者对译本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写,这些改写都与当时的意识形态、诗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正是由于这些改写,使译本成为了一个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译本,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思想这个译本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因为其所蕴含的革命和爱国思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译本在语言上将意识形态与诗学进行了结合。50年过去了,庆学先又重新翻译了《牛虻》,这个译本给读者呈现的是一个不同于50年代的牛虻,是一
7、个全新的牛虻《牛虻》在这部新译的革命小说中,经典的地位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而是牛虻那种忠贞不渝的追求,那种不可调和的仇恨,以及那种感人肺腑的爱情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国外: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列宁非常喜欢《牛虻》,赞赏牛虻的坚忍精神、赞扬牛虻的坚强意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受到过牛虻精神的鼓舞。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发展趋势:国内外广大文学研究者对于《牛虻》研究呈现探讨索伏尼契写作
8、技巧,意识形态创作手法的趋势,《牛虻》中主人公亚瑟以爱国志士“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猛烈抨击了天主教会虚伪的反动本质,热情歌颂了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的英勇斗争。作为一个从帝国主义魔爪中浴火重生的国家,这部小说对中国青年的吸引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主人公的遭遇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多喜爱,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