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ID:28482402

大小:26.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_第1页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_第2页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_第3页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_第4页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30—201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onspotlocationofmonitoringsitesrelatedtocoastalareaenvironment(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4-12-23发布2015-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0目次前言11适用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2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原则35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方法46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调整技术要求7i前言为贯彻《中华

2、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规范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布点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法和调整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与调整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中站位布设的相关规定。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12月23日批准本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7

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及调整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潮间带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测点位、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海滨浴场监测点位和应急监测点位等的布设与调整。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8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

4、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领海Territorialsea领海基线向海12海里以内的海域。3.2近岸海域Coastalarea与大陆、岛屿、群岛等海岸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渤海近岸海域为沿岸低潮线向海12海里以内的海域。3.3内水Internalwaters领海基线向内陆一侧的海域,渤海全部为内水。3.4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Monitoringsitesrelatedtocoastalarea为监测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污染来源及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点位(断面、排口),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近岸

5、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潮间带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测点位、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海滨浴场监测点位和应急监测点位等。3.5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Monitoringsitesforcoastalareaenvironmentalquality为监测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对近岸海域影响程度及范围而布设的监测点位。71.1潮间带Intertidalzone大潮高潮线和大潮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地带,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海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范围。1.2直排海污染源Pollutionsourcesdirect

6、lydischargedintosea指通过直排海污染源排口向海洋直接排放污染物的陆域或海上污染源。陆域直排海污染源为直接排入海域或入海河流入海监测断面下游的污水排放源以及执行GB8978或其他污水排放标准的排污河(沟、渠)。1.3污染源影响区Thepollution-affectedzone指因污染源排放对海域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区域范围,一般根据改变周边海域水质类别的范围确定。1.4入海河流Theriversofflowingintosea入海河流指执行GB3838或地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入海的河流、沟、渠。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原

7、则2.1代表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客观反映一定区域内的环境状况、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规律,反映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影响,能够对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和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评估。2.2可比性同类型监测点位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监测点位获取的监测数据有可比性。2.3整体性布设监测点位时,应综合考虑沿海区域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工业布局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整体出发,合理布局,监测点位之间相互协调,充分反映主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2.4稳定性监测点位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应变更,确保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2.5前瞻性监测点位布设应综合

8、考虑监测能力现状与发展,同时考虑沿海现状与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7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方法1.1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1.1.1监测点位布设区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在内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