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ID:2847978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8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周市华城美地小学徐芬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18页到19页的内容。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等一些立面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了一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同时,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       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

2、的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索圆柱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通过对圆柱的进一步观察,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在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几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

3、、侧面和高。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是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其他知识点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还建立在直观形象中,因此,认识了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4、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法、观察演示法、讨论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为了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从四个环节铺开我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三)巩固练习,深入体会特征(四)

5、全课总结:一、导入新课通过形状各异的杯子导入课题。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直观认识圆柱面的特征。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从而多角度去研究圆柱的特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圆柱。认识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一个侧面是曲面,对于圆柱的高是出示两个高矮不同的圆柱,让学生感知圆柱是有高度的。圆柱高有无数条,是让学生观察圆柱形水彩笔,得知这些水彩笔就是圆柱的高,将水彩笔变细,那么圆柱的高的条数将变多。再让学生思考这些高的长度相等,最后还让学生说一说高在生活中的别名。2.研究圆锥的特征。让学生观看圆柱变成圆

6、锥过程的课件,感知圆柱与圆锥密切的联系。有了圆柱的基础,学生在研究圆锥特征上就容易多了。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还有圆锥的高。3、小结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三、巩固练习,深入体会特征1、说一说(1)找出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2、指一指指出圆柱的底面和高。相机强调底面有时也叫横截面、占地面积。高有时也叫长、宽、厚。通过指一指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底面和高的含义。3、连一连(1)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2)在练习纸上连线。4、完成判断题5、转一转(1)分别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

7、,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2)电脑模拟,看猜想是否正确。①圆柱的高、底面半径与小旗上的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吗?②圆锥呢?通过小旗转动的游戏,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但要想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还需要大家课后动手做一做。四、全课总结: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探索、交流认识的圆柱和圆锥,你有哪些收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