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ID:28411923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0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实践与思考♦崔士友李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55400习题讲评课是对错误的纠正和获得新的认知。牛木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牛的主体作用,学牛拥有充足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查自纠,小组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有调查报告分析,在习题过程中的错误,优生大多存在的是非知识性错误,多数可自己纠正,讲评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效的一节课;中等学生有一定比例的非知识性错误,多是瞬间思维障碍或思考片面而导致,同学间讨论交流后豁然开朗;只有学困牛存在较多问题,知识掌握不完整,没有完善的解题方法与策

2、略。结合教学实际,生木课堂的模式在讲评课上的应用,让优等生、中等生充分利用了时间,也解决了学困牛存在的知识缺陷。下面浅谈牛木课堂中的讲评课。一、教学模式把讲评课堂模式大致分为六个环节:“教师反馈问题→自查自纠→组内讨论→组间交流&rarr凝难解答→总结提升”,具体实施的方案如下。1.反馈问题。教师通过批阅习题作业或考试试卷后,分析并统计失分情况,初步判断错误存在的可能原因:思维障碍、知识缺陷,明确矫正方案,并设置相应的变式训练。课上展示答题情况,标示出错率高的问题;对比各学习小组的各题得分与平均分。对比的目的是在小组之间

3、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自查自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明确出错的原因、知道怎样纠正,并总结错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四个阶段:听懂了,记住了,学会了,掌握了。一般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学会了,其实不然,下次仍然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原因在于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而自查自纠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订正答案,分析错因,并有时间自主对题目进行再分析和研究,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更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的目的。3•组内讨论。把学生每六人为一学习小组,分组要注意几点:男女搭配,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分配,选定小组组长。

4、在组内讨论自查纠正后遗留的问题,挖掘题干信息,分析题意,探讨解题方法、技巧。在这一环节中,组内解决不了,可及吋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进行点拨解疑,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有助于解决问题,优化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4•组间交流。小组内部讨论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代表展示到黑板上,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找出各组的共性和非共性问题。对于非共性的问题,寻求其它小组的帮助,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满足学生的乐于助人的情感,并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在这一过程中,非共性问题放在班级层面上解决,最终遗留下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5•释难解答。前

5、四个环节,是学生在自我纠正错误,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在不借助教师的情况下,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动性地吸收知识,学习效率较高。教师通过巡查分组讨论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同时,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的错误所反馈出来的知识层面问题。对于遗留下的共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题干提取中的信息,抓住信息中的关键字、词,根据获得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进而解答,让学生了解本身存在的误区和思维缺陷。最后通过变式训练,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考查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灵活地掌握知识。6•归纳提升。在疑难解答之后,教师及

6、时引导学生总结相应知识点,写岀知识网络,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并要求每位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及时整理归档,构建知识结构,时时翻阅。求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以上六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是求知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通过“纠错-巩固-总结”三个动态环节,学生实现了再学习,再认识,从题海无序中提炼出有序的认知,使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优点和总结新课程的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学习机会。生本课堂的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学习,并且让学生愉快的、主动地学习,可操作性强,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深刻牢固,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纠正了不良的

7、学习态度,使得教与学更和谐。该模式从高二开始正式施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课堂气氛活跃,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而口学生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优等生的优势更突出,然而也有不少问题:比如学困生由于知识的缺陷或性格孤僻等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模式的学习进度,导致在学习上更吃力;如何通过奖励策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探索更适合的激励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