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

ID:28407293

大小:7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_第1页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_第2页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_第3页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_第4页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感恩心理浅析摘要:感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成了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对感恩的研究成果分析,本文从感恩的含义、研究意义、感恩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对青少年的感恩心理进行阐释,以便对此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关键词:青少年感恩心理研究进展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感恩心理的研究逐渐成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感恩是一种心理品质,在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中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形成健康的人格。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的动荡期,了解青少年的感恩心理,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是建立和谐社会

2、的影响力Z-O本文从感恩的含义、研究意义、研究进展等方面对青少年的感恩心理做了阐释,以便对此问题冇全面的了解。一、感恩的含义在感恩的研究中,对感恩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字典》的解释,例如:“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也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和“乐于把得到的好处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l]o有在“感恩”词源上进行解释,例如:感恩(gratitud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gratia",意指恩惠、仁慈或感激[2];在屮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阐释,例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

3、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名言警句[3][4]。研究者不论是从哪种定义上引入,均认为感恩是一种情感[5][6],感恩不仅是对于别人或者大自然给予自己帮助的一种亏欠心理,而且具有一种回馈心理,即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7][8][9]。基于对感恩缺失的研究显示,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仅仅停留在德育层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之心,所以从心理学的层面培养青少年学会感恩迫在眉睫[10]。二、青少年感恩心理的研究意义经过对感恩相关文献的查

4、阅,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总休是好的[11],但仍存在一些感恩缺失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足以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感恩教育属于徳育的范畴,并且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方面的工作一直是教育的重屮Z重,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感恩缺乏的案例举不胜举,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不仅要在德育层面加大教育力度,还耍在心理层面唤醒青少年的感恩Z心。引导青少年对自然、社会、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间关爱的真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感恩缺失现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其次,构建和谐

5、校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学生时代是感恩教育的关键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就是依靠来自校园的莘莘学子,如果在青少年期没能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识,步入社会就很难做出感恩的社会行为,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弘扬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具有感恩意识的青少年,建立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条件,对中国良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离不开感恩教育。感恩心理与我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安东尼?罗宾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就有什么样的生

6、活。”当一件好事发生,或别人帮了我们一个忙,我们可以很感激,可以稍微有点感激,可以感到无所谓,还可以不高兴。不同的感觉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的质量是生活的质量。所以,拥有好情绪就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当人心存感激时,就会感到温暖、被爱、美好和幸福。三、有关感恩心理的研究进展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发现对感恩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多数是大学生,对青少年的研究较少,对幼儿和中小学生的研究则不多;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在研究内容上,有的专家从感恩意识的缺失出发,论述青少年感恩缺失的表现,分析原因,提

7、出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等;有的专家侧重于研究感恩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还有的专家从心理学角度论述如何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等。在感恩的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感恩与总体主观幸福感存在及其显著的止相关,感恩影响幸福感,是影响幸福感的中介模式与调节模式,并且感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12]o(二)感恩和社会行为的研究。研究显示,特质感恩深度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高特质感恩的人有高亲社会行为倾向,低特质感恩的人有低亲社会行为倾向,特质感恩对亲社会

8、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特质感恩通过人际关系亲密度对亲社会行为倾向产生影响[13];大学生感恩能够促进助人行为[14]。(三)感恩与人格的研究。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中的某些因子对感恩意识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解释和预测作用,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感恩意识各因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15]。(四)感恩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研究显示,青少年感恩与病理性网络使用显著负相关[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