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4946
大小:5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门诊老年患者候诊过程中负性心理及护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门诊老年患者候诊过程中负性心理及护理措施(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顺义101300)【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门诊老年患者候诊过程中负性心理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5年1月J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老年患者的负面心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负性情绪有效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早日
2、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适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关键词】老年患者;候诊;负性心理;护理措施随着人民物质牛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牛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也在明显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做好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为此,我院选取了2015年1月4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老年患者牛理心理特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牛理机能逐渐衰退,机体调节功能不良,新陈代谢发牛紊乱,免疫力下降,易发牛各种老年人的常见病。2
3、老年患者由于所患疾病的种类不同及患者面对的病痛忍受能力的差别等,心理因素也不完全一样,通过门诊护理实践过程中的观察,部分患者存在复古性心理,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惧、猜疑、抱怨等2·l焦虑烦躁心理。老年患者由于所患病重较多,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到医院就诊,一般都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患者在就诊吋,常常要来冋多次“造访”多个部门和诊室,使他们顾虑重重,担心经济负担增加,怕失去生活能力,怕给别人增加负担,希望医护人员尽早明确诊断,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表现焦虑烦躁等情绪。2·2恐惧心理。有些患者特别是首次就诊者,由
4、于对环境的陌生,对医护人员的不熟悉,常常表现为坐卧不安,不断询问与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一旦检查内容多吋间长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2·3猜疑心理。有些患者在整个就诊过程中,往往心存顾虑,怀疑分诊人员未按顺序分诊,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当今社会人情网有一定关系,部分患者错误的认为,看病要找熟人,一旦没有熟人,会担心自己遇不上技术好的医生,耽误自己的治疗,产生猜疑。2·4抱怨。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感受,患者感到自己未受重视,以及长吋间等候产生急躁情绪等原因,造成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的不满,引发矛盾。3护理干预措
5、施3·l营造温馨和谐有序的就诊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候诊大厅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为患者提供开水,一次性水杯,对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服务,热情接诊,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合作。3·2以人为本,取得患者信任。老年患者非常重视情感交流,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音,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进行诚挚交流,对那些怀疑抱怨者要予以理解同情。作为护理人员,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尽我们所能给予患者帮助,用真诚感动患者,化解不满情绪,取得患者信任。3·
6、3建立严格完善的分诊制度,科学合理分诊,门诊建立电子排队呼叫系统,解决病人候诊过程中不按号就诊的混乱现象,规范就诊顺序,使分诊更加公正透明,在分诊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尽量视病情的轻重缓急给予适当的优诊照顾,并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以得到其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3·4做好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在候诊区设立科普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方便病人在候诊间隙阅读,向病人讲解就诊流程,解释专家岀诊时间,对病人提岀的健康问题予以耐心解答,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多用鼓励性的语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要相信自己,有些疾病通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他们对
7、家庭对社会还会有所贡献⑴。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是促进老年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门诊候诊患者的负性心理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要密切观察和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及吋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多给老年患者一些理解关爱与帮助,“因人施护”满足患者心理需要,让患者心情愉快的就诊治疗,达到早日康复。4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适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童伏贵,心理干预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几当代护士,2006,10(05):245-24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