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

ID:28397085

大小:74.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_第1页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_第2页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_第3页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_第4页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刺蛾综合治理探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我国黄刺蛾防治现状,从防治策略、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综合阐述了黄刺蛾目前的防治技术,并提出了对策。关键词黄刺蛾;综合治理;防治对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3-0128-01黄刺蛾(MonemaflavescensWalker)是多种林木、行道树、果树、桑茶的重要害虫,为害各种树木达120种以上,常将叶片吃成缺刻、穿孔或仅存叶柄或吃成光杆,不但有碍景观,还影响树势和翌年结果。由于黄刺蛾既是园林植物、果树和林木等的重要害虫,又是一种资源昆虫(如药用),有关它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我国在黄刺

2、蛾生物学或生态学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3]o现将黄刺蛾综合治理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我国黄刺蛾防治现状1.1防治策略根据各地该虫发生和为害特点,坚持“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出适合于不同城市、不同绿地的有效方法[4-6]o主治第1代,控制第2代,药剂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出现个别2龄幼虫时进行(第1代为6月中旬,第2代为8月中旬末)[7]。1.2预测预报技术发生期预测方法主要4种,分别为物候法、期距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积温法;发生量预测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为经验指数法、基数预测法、形态指标预

3、测法和气候图法,这些方法虽比较传统,但使用准确率高,今后仍将被广泛采用。除了常规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外,近年来在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中更多地使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形成数理统计预测法。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马尔可夫链法、拓朴法、模糊优先比法、周期分析法、分档统计法等方法在我国林业病虫害数理统计测报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的应用加速了我国林业病虫害测报工作由定性分析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过渡的速度,不断提高了测报质量和水平。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大量渗入,促进了林业信息化的发展[8]。1.3防治措施1.3.1化学防治。目前,黄刺蛾的防治,主要以药剂防治为

4、主,主要以虫情监测为依据,抓住适期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漠氟菊酯乳油3000倍液、25%西维固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同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谢旺生等[8]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杀虫蔵、氧化乐果、氯氧菊酯、灭幼腺和阿维菌素防治黄刺蛾幼虫效果较好,用10%杀虫蔵乳油4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1.3.2生物防治。黄刺蛾的天敌有很多种,如上海青蜂、黑小蜂等,上海青蜂可将卵产于黄刺蛾幼虫体上寄生,幼虫在寄主茧内越冬,翌年4—5月成

5、虫咬破寄主茧壳羽化,其寄生率可达58%;此外,黑小蜂、姬蜂、寄蝇、赤眼蜂、步甲和螳螂等天敌对黄刺蛾的发生量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1.3.3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除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之外对黄刺蛾综合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挖除表土下的刺蛾虫茧、摘除叶片、灯光诱杀等构成了比较完善的黄刺蛾农业防治体系。1—4月人工摘除虫茧,从而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5—9月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和补杀低龄群集幼虫;10—12月人工摘除老熟幼虫的虫茧,以减少下一代虫口密度。此外,还可结合当地害虫发生具体情况,选用适合当地发展的抗病树种和品种,做好育苗、出苗的害虫防治工作。冬季进行桑园管理如翻耕、整

6、枝等。2我国黄刺蛾综合治理展望2.1防治策略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前提下,有机结合植物栽培管理措施、生物控制技术、化学防治措施、物理机械措施等,安全有效地控制黄刺蛾的为害。因此,需要建立区域性的黄刺蛾综合防治体系。2.2预测预报虽然过去我国在黄刺蛾的调查取样方面有过一些研究,但是至今仍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根据当地的发生规律,将传统的预测预报方法与现有的信息化预测预报方式相结合,进行创新突破,建立适合当地林业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手段。2.3防治技术目前,虽然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来防治黄刺蛾,但是化学防治会带来抗药性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等问题,研制、开发、筛选高效、

7、低毒、选择性强的化学农药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另外,要加强种群抗药水平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抗药性机制研究,进一步加强多苗木、广范围的联防联治。人工防治黄刺蛾应从苗木栽培制度和布局等方面着手,充分调查黄刺蛾世代间的寄主转移规律,着重从黄刺蛾早春寄主、苗木耕作制度、园林布局等方面着手,切断黄刺蛾生活周期的连续性,有效地控制黄刺蛾种群的发生。开展黄刺蛾天敌昆虫资源调查及生物学习性研究,适时开展天敌的人工饲养、异地引种等工作。同时,筛选、开发有效的生物农药和病原微生物。3参考文献[1]余美杰.三种常见刺蛾的识别与防治[J].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